增城2011年争入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十强

[复制链接]
杰少 发表于 2007-12-18 23: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增城日报

1.jpg


  12月17日,《广州日报》A2版刊登了《增城市市委书记朱泽君——2011年争入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十强》一文,并就增城的名地、名人、支柱产业作了介绍。本报今天予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编 者

2.jpg


增城白水寨风景名胜区。

  广州日报讯 (记者杨进、陈穗华、全杰 通讯员邱远祥)“我们将力争2011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国10强,让增城市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幸福和自豪!”增城市委书记朱泽君日前在谈到如何落实十七大精神时,对记者如是说。
  朱泽君开场白就给记者列出了一串数字:2007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增城位居全国第15位,连续五年居广东省首位;今年1月~10月工业总产值达689.60亿元,财政总收入58.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6%、45.74%。
  “如何因地制宜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是增城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朱泽君说,增城现在已经形成了“两城”、“三中心”、五大组团的发展格局。其中,南部以新塘为龙头,形成工业制造业产业圈,创建广州东部工商新城;中部以增城市区为重点,营造城市生活圈,创建文化产业城;北部以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整合派潭、小楼、正果三镇800平方公里山区,形成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营造开放的乡村生态大公园,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今年,增城还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市荣誉称号。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生态,既要招商引资,又要招才引智,这是增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法宝。”增城市委书记朱泽君告诉记者,过去增城发展牛仔服和小五金,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以牛仔服企业为例,大概有3000多家,占地就花了2万多亩,产值只有100多亿元,而用工就有50万人。而去年增城引进的福耀玻璃占地只有372亩,产值就达到30亿元,而且在2000名工人中,大学毕业生就占了80%,科技含量高、用地少、能耗低、劳动力素质高、产出效益好,这是增城未来引进企业的方向。
  解决就业,促进创业是增城现在最大的民生问题。朱泽君说,增城将用五年时间将北部888平方公里变成南国乡村大公园,这不仅是因地制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是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载体。在888平方公里中,增城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会议休闲、都市农业经济。例如目前白水寨日均游客达5000多人次,旅游发展起来也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以前农民一个鸡蛋只能卖2~3角,现在已经卖到了1元多。”
  “不仅经济要发展,更要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朱泽君表示,目前增城已经有50多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13%,农民每人每年只需交纳18元钱,就可最高报销1.2万元的医疗费。
  “未来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力争2011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国10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整合广汕公路以南600多平方公里地区,发展集约发展组团工业和园区经济,以广州本田增城工厂落户为契机,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物流仓储、金融保险、商贸会展等配套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力争“十一五”期末工业产值超1500亿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创建文化产业城。

3.jpg


增城简介


  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接从化、龙门,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发达区间,发展空间大,是广州东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城名地:增城旅游资源丰富,“荔乡仙境”旅游形象深入人心。有何仙姑家庙、万寿寺、正果佛爷寺、报德寺、朱氏宗祠、雁塔、凤塔等名胜古迹以及增城荔枝文化村、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何仙姑旅游风景区等生态休闲度假之地。
  增城名人:增城历史名人有南宋著名的拨乱治国能臣、政治家、军事家、岭南第一个由太学生考上进士的崔与之,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湛若水,增城第一个中共组织新塘支部的书记、革命烈士伍来成等。
  支柱产业:已形成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牛仔休闲服装业、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生态旅游业等快速发展。
(杨进、陈穗华、全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