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担心,同龄的宝宝都会说话了,而我的宝宝还只会叫‘妈妈’。”“别的孩子似乎更加活泼好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是?”“为什么我儿子不爱看书?”“为什么我女儿还不会算术?”“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参加活动?”……家长们常常为“为什么孩子与众不同”而担心。或是生理发育,或是性格特征,究竟如何看待孩子的与众不同呢?
家长观点:
与众不同,有点急
眼冒金星:孩子是不是有问题?
谈起土土在早教中心的表现,土土妈简直是急得“眼冒金星”:“同课堂的孩子有的大点有的小点,但是都能听老师的话,跟老师互动,做动作,玩老师安排的游戏,就是土土不行,要不就站在一边侧眼旁观;要不就是抓住喜欢的教具不撒手,该归还也不还。老师让指的器官他不指,叫做的动作他不做,给看的图片他不看……完全不能融入到课堂,只是在一边找自己喜欢的小物品自顾自地玩儿。”土土妈感到“很崩溃,也很难过”:“为什么我的宝贝跟别的孩子差距那么大,是不是智力发育迟缓?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担心焦虑:为什么孩子不爱读书?
小美就要上小学了,眼看着其他小朋友都围着妈妈看书学习,可小美在书桌旁就是待不住,爸爸心里特别着急。“一个女孩子,应该稳稳当当、文文静静地读读书,可小美就是喜欢在外面和男孩子一起爬上爬下,看见高处就上,玩球、骑自行车更是不在话下,就是不爱读书,这可怎么办哪!”
不以为意:我知道,她很完美
不过,同样对于孩子的与众不同,日本妈妈Saeko的心情却很淡定。Saeko的女儿卡琳现在读小学二年级,但是在班里表现得不活跃,大部分时间只是喜欢倾听,不太愿意表现自己。一些朋友会好意地跟Saeko说:“你应该让卡琳再活泼点。”“卡琳这个样子以后走上社会会遇到麻烦的。”对于这些评论,Saeko却不以为意:“我习惯了,只是笑一笑。我是卡琳的妈妈,我知道,她很完美。她是不一样的孩子。”
专家意见:
与众不同,不是坏事
“孩子的与众不同未必是件坏事。”育儿专家李惠健教授建议家长正确看待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甚至是大多数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尤其在智力发展和性格特点方面,应该因势利导,发挥特长。
专家表示:“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独特的旅程和目的,他们已经有了成就伟大的种子,父母要做的是创造肥沃的土壤使孩子按自己的意志成长,而不是父母认为孩子应该成为的样子,更不是将孩子雕琢成‘千人一面’。了解孩子的独特之处,满足孩子的独特需求,对孩子异于他人的表现说‘没关系’,才能给予孩子实现梦想的力量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