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要买房 姐来给大家算一笔账

[复制链接]
如果爱 发表于 2010-2-27 13: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回天津,顺便喽喽天津的房市,感角就一个字儿——巨贵!天津房价均价已突破1W,连北辰那种地方也均价五六千了;可是再看房子本身:1、绿化超级烂,可以说压根没啥绿化;2、楼间距非常近,基本站在这边窗前不用望眼镜就能看到对面在干嘛(适合有**欲的童鞋入住,天天能看现演);3、停车配套设施跟不上趟;4、户型基本都很屎,要么户型还不错、但是面积小,要么面积超大,但一堆浪费的空间......5、80%卖价1.5W以上的房子都紧邻公路,没有一点过度,这房子如果入住,每天噪音能吵得人精神崩溃,绝对的。

  综上,这种破房子,别说一万七八了,两千一平给我我也不要,灰常臭不要脸的YY一下,就算白给我我也不住。简直太烂了。反观俺老娘居住的90年代那会盖的老小区,至少绿树成荫、楼间距足够、环境优雅,虽然户型不好、停车跟不上,然毕竟是那个年代的产物,有所不足情有可原,且那会儿我家房子80平,一共才15万(中环线内的位置),现在那个地段的新楼盘没有一万根本别想。可就这,据说还大批大批的勇者前仆后继贷款去抢呢;套用我们天津人爱说的一句话——至于么?
  再看北京房价,已经突破均价3万了。东北五环外都得一万七八一平了,某些地方还灰常臭不要脸的索要过路费,比如通州,单程5块还是10块来着?合着我花一万七八一平的价格住那么远,如果开车回自己家,我还得交过路费?再开天通苑,那边的道路设施简直烂透了,用“烂”来形容简直侮辱了这个词汇,不仅烂,还巨脏,不仅脏,建设设施还巨差,这种破地界,居然也一万七八了?
  废话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达一下鄙人对现今全国房事的不满之情——现在不仅仅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房价高,连二三线城市也开始价格猛涨了。这种时候,老百姓肯定没法改变现状,那么我所思考的问题更多的则趋向于——如何用最低的代价、住比较好/或者说是比较适合自己的房子呢?
  一、如果想少花钱,首先要考虑的是房子利用率的问题:

  我先放出计算得来的房屋利用率数据:每年我们自住房屋利用率不足20%左右。(数据得出的详细计算请参见本文最后的附言:“论据推算”部分)
  二、下面再说利用率和付出比率问题~~~

  很显然,如此利用率,却要付出高额代价,显然是不合理、不理智的。故而我思前想后,觉得年轻人还是先不买房、或者买小房比较好一些。
  1、不买房——用低于月供的钱付租金,把原本用于首付的钱、分成几份,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投资做点兼职副业、存入银行吃利息、购少量黄金、购少量基金等等,以保证个人资产在良性运转、有效增值;
  一说“不买房”三个字,不用开发商发言、就肯定会有N多百姓跳出来大声责问:你说的倒是轻巧,不买房,总搬来搬去的哪成?到时怎么结婚、怎么要孩子、怎么给孩子上学?!以后老了又怎么办?万一投资失败血本无归,还不如买房呢!巴拉巴拉一大堆。

  鄙人要说的是:勿急,且听俺把话说完——


转自寻找你的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爱 发表于 2010-2-27 13: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需要买房的,大多数都是75后和80后一代,我们这一代,往多里说,家里也就三个孩子,拿我老公来说,他家只有他和他妹妹,我家是我自己;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没房子,肯定是不着急买房的,因为什么呢?他父母有套房子,父母百年以后,房子是他和他妹妹的,我父母也有房子,百年以后房子肯定是我的,到时我们就有了一套半房子;这期间如果双方父母都遇上了把楼拆掉重盖的事情,得到的赔偿可以买城郊的房子,一样能养老;如果遭遇了野蛮强拆、赔偿的钱不够买城郊一个茅厕的,那就命苦不能赖zf、自认点儿背吧.....反正无论如何,等我们老了,肯定不愁没地方住;

  年轻的时候要工作,房屋利用率不足20%,这种时候就建议用很小的代价来满足这20%利用率就可以了;以后退休了,不工作了,房屋利用率达90%以上了,大可以到城郊买套三居甚至小别野,弄个小院子,养点猫猫狗狗,把本来应该首付、换房贷的钱合理、分散的配置,挣够了钱回老家或者在城郊安然养老,如此,付出和得到才是比较成正比的。

  (其实我本人是绝不想在中国养老的,孔子曰的好:生在中国、并且死在中国,这叫祸不单行;故而鄙人有生之年玩命挣钱,所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移民,彻底逃脱这里。不为我自己,为我以后的孩子,为了他能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生活,而不是如我们般每天累得跟王八蛋似的最后还特么混成了纯粹的白劳无产阶级!)

  有的人说了:你父母的房子你以为能等到让你继承了?还不早拆了?那我也要说:您以为您的房子您儿女能继承了?一样会有被拆的可能的;还有的人说了:就算不为自己,孩子上学也要房子啊!那我想反问:您当初上学时怎么上的呢?您的父母当时有没有为了您而买昂贵的学区房、支付昂贵教育费用?当然,对于子女教育问题,各有千秋,如果您一定要购买昂贵学区房、支付昂贵教育费用来养育自己的孩子,也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考虑的,还是这个问题——付出与得到的问题。

  这里再多说一句:千万不要以为您花好几百万、月供好几千的房子真的能留给子孙后代,千万别做这个幻想。中国zf一贯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房子拆了盖、盖了拆,以此让一小批人富起来。如果他一次性建到位了、城市设施一次性完善了,以后他还拿什么捞钱?况且天朝世袭趋势日益明显,这种情况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亦会如此,永不可能有何改变。对此,劝大家不要多做幻想了。(况且我们在天朝不叫买房,叫“长期租房”,租期70年,租期满后房子是国家的,如果这期间国家要拆你家的房子,你就得搬走,不搬就是违章建筑、强拆有理、死了活该;然而你欠着银行的贷款可还是要继续偿还的,也就是说,到时候,你房子没了,钱没了,还一屁股债,还不能做任何反抗,否则就是不爱国,就是卖国贼,就是万恶的资产阶级小尾巴,会被广大人民群众唾弃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如果爱 发表于 2010-2-27 13: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归正题,下面我们来看看买房和租房这两种情况的差别:

  比如在北京,东三环沿线如果买套70平的90年代的二手房,至少要200万左右(2.5万/平计算,加上购置税等等),首付50万,贷150万、分20年还清,则每月月供至少7000元;而如果在东三环沿线租个70平的90年代房子,月租不过3000元左右,与别人合租则更加便宜,原本用来首付的50万可以分成几份,一份用来投资做别的事情,搞搞兼职副业;一份存入银行吃点利息、分担点房租;一份购买些优股或基金;一份少量持有些外币、买些黄金;如果周围有做生意的,还可以拿出一小份去入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我一亲戚现在开公司,小公司小成本,我入了10万,占公司股份10%左右,有风险也有增值可能,况且10万不是我全部资产,损失了也不会倾家荡产,如果盈利了则更加好;总之无论怎么算,都比付首付买房合适。

  (关于资产的分配,我个人建议:分散、合理的配置即可,切不可好高骛远、总想一口吃个胖子,也非常忌讳把所有钱都用在一个地方投资,更加忌讳把钱都存入银行;现今中国经济和楼市非常诡异,少则5年、多则10年必崩盘,这期间还会不停的通胀,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尽量减少个人负债,多累积个人资产,尽最大程度保证个人资产不被掠夺、蚕食。)

  综上,50万首付买房,钱成了银行的,房子再升值你也无法变现,更毋论个人资产的累积增加;而若是用来分散、合理的配置,虽有风险,然始终揣在自己口袋里,有增值的机会;况且生活质量有了保障,能把每一分钱都尽最大程度利用起来。

  2、住小房——建议不要总想一次性到位、好高骛远、做个人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如果双方父母都在农村,房子不足五十坪,而您在城市的收入又算得上中档水平(年薪30万以上),那么合理购房是可以的;住小房的道理等同于“不买房”中所讲,一是最大程度减少负债,二是将手中资产灵活运用、稳定有效的累积,三是用最小的代价满足自己对房屋的利用率、需求率,四是一旦中国经济和楼市崩盘了你能将损失减到最低,五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最后就是中国的房子太特么不值了,真没必要花那么多钱买那么一套破房子、还倾尽全力、背负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债务、成了别人的奴隶。总之好处数不胜数,个中道理,自己体会吧。

  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在北京北三环沿线有套小一居,当初买的时候是7000一平米,50来平一共40万左右,一次性付清,无贷款;08年他们要小孩了,需要两居室,我建议他们把一居出租、在同小区租个两居室,现在他们一居租了2200元,新租的两居大概2800左右,也就是说,他们实际每月只支付600元,就如愿住上了两居室;如此好事,干嘛还要凑首付去买两居呢?

  诸如此类的事例还很多,我不一一例举了。总之人们最需要的不是产权,不是70年租期,而是一个住的地方,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住到最合适、最适合自己情况的房子中的方法;如果无视中国经济、楼市之怪异、无视自己收入之微薄、自不量力的硬往自己脖子上套枷锁,那么最后的结局势必是不好的,总有一天您会发现,在您庸庸碌碌还房贷、还首付的这二三十年中,您到底失去了多么珍贵的东西,并且这些东西是一去不复返、永远无法再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出奇蛋 发表于 2010-2-27 14: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80 后的都变房奴咯 {:57_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废柴一哥 发表于 2010-2-27 15: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s:91][s:91][s:9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fd 发表于 2010-2-28 00: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设想,中国的开发商居然没有人能够懂得宏观经济的基本常识。原以为王石还懂一点,因为他曾经准确的预判过2008年一线城市房价的下调,2009年一线城市房价的泡沫。

  但是,现在看来,王石判断有误。王石在回答周立波的提问时说“未来三年应该是价格继续往高走,那是毫无疑问的”。尽管王石后来谈到,房价要与收入相匹配,房价的疯涨一定要控制,不控制是有问题的,但是,他对未来三年房价上涨给予的判断依据是,“我相信中南海的智慧”。也就是说,他相信中南海一定会维护房价上涨,其愚蠢的几乎和任志强如出一辙。

  任志强曾预言,2010年全国房价要上涨5%。我的理解是,任志强认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2010年要比2009年上涨5%。任志强的依据是,“房价下降温总理比开发商还着急”。也就是说,王石也好,任志强也罢,都把中南海当作中国楼市最大的炒家。说得严重一点,这是对中央政府的曲解和污蔑。

  不错,中央政府施救过开发商,但那不是主观意愿,只是客观效果。一大批大肆炒地囤地的开发商,本来资金链已经断了,房价就要实现理性回归。于是,先舆论开导,搞那个“买房就是爱国”,紧接着住建部一帮人提交方案,将开发商自有资金比例从35%降至20%、普通住宅降至15%,一下把从银行贷款的杠杆效应从2倍放大到5.5倍。于是,开发商不缺钱,那些炒地囤地的开发商一个个拿着土地到香港上市了,又圈回大笔的钱。

  当然,还有购房入户购房财政补贴,银行利率七折优惠,交易税费减免等等,再加上央行滥发货币,开发商借势制造小阳春,大搞假按揭,一路把房价硬托了起来,有的城市翻了一倍,全国70个大中城市增长9.5%。开发商数钱数的手软,此等好日子,不管是王石还是任志强当然不会忘记。

  这个好日子还会来吗?其实,好日子来不来倒在其次,关键是开发商们已经没有办法再过那种拼来拼去的日子了,他们唯一希望的就是“政府的智慧”,让老百姓祖宗三代交出钱来去给一套房子交上首付,然后背上几十几百万的债务,十五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也许钱还没还清,人已老去。我不知道将来2009年的这段历史怎么写。我们今天不探讨这个问题,我们要探讨的是2010年房价是涨还是跌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不可能增长5%。我们可以不假设前提,央行行长周小川表态,2010年M 2涨幅为17%可以做一个参考,我不相信央行还会像2009年那样把M 2做到了29.7%,如果这样,只能说明中国经济完了,房价大涨我认输也值。

  一切随缘,你们有劲尽管使出来,可以去干预中央政府的决策。如果中央政府听你们的一定把高房价维护好,那我同样认输,从此不谈房价。但是,宏观经济不可能不按照规律来走,房价不可能一直往上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