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汕高铁增城段全线通车后,从增城出发不用1小时即可到汕尾,2小时内可到汕头,增城街坊可以趁着周末带上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海边之旅;新新公路(广园快速路至叶岭村段)改造工程于2022年元旦前主线通车,解决了困扰永宁街居民多年来出行难问题;我区完成了3条国道、7条省道、11条县道的路灯建设共11532盏,路灯覆盖率达100%……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民生得改善,交通来开路。近年来,增城区不断加快各类公路建设,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让市民享受到更通达、更智能的出行服务。交通运输事业的长足发展给市民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自我区全面深入开展整改工作以来,区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以人民 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学 深 悟 透 习 近 平 新 时 代中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思 想,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管理制度机制,确保各项交通项目顺利进行。 ▲外环路
01 “大动脉”新新公路 主体路面全线通车
新新公路是联通 增城永宁街、中新镇、新塘镇的 主要道路 联通中新知识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区块 更是事关周边30余万群众出行的主要道路 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大动脉” ▲新新公路(广园快速至叶岭村段)
该改造项目起于 广园快速路向北200米城轨 并入新新公路处 终点为叶岭村(城轨与新新公路分离处) 全长10.452千米 ▲资料图
在新新公路改造工程中 我区聘请专家召开评审会 多次进行了现场研究 ▲资料图
在树种种植方面 结合广州市行道树技术工作手册 推荐的树种 适当增加本土树种 让道路绿化更加本地化、 更有利于生态稳定
● 行道树由香樟、凤凰木、无忧树改为本地火焰木,使用同一种树种,形成一路一树的景观风格,增强了道路景观的整体性;且树木间距由5米变为8米,减少数量,降低了造价。
● 结合轻轨桥下空间特殊条件,中央绿化带主要采用锦叶榄仁、柳叶榕、星光榕等地被,通过减少地被植物数量增加草地,景观效果更加简洁大气,形成疏林草地风格,减少了建设成本。
● 选择的乔木生长条件要求不高,地被数量减少,可减少人工修剪成本,有利于后续管养工作及降低管养成本。 ▲资料图
该项目的建设是完善 增城区路网规划、 适应增城区交通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 ▲资料图
02 高铁建设 注重考古遗址的保护
广州至汕尾铁路(简称广汕高铁) 自广深铁路新塘站引出 向东经广州市所辖增城区、惠州市、汕尾市 终点为厦深铁路汕尾站 全长241.54千米 设计最高速度为350千米/小时 ▲建设中的广汕高铁增城段
广汕高铁 为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对广州市乃至全国高铁网络的 互联互通有着重大意义 高铁建设红线范围附近 有一处文物保护重点区域 为石滩镇金兰寺文物保护范围 ▲广汕铁路增江特大桥建设现场(刘厚廷/摄)
早在1956年至1961年的 多次发掘中已有重大发现 考虑到广汕高铁红线内 也极有可能有重要文物发现 对此,我区高度重视 决定对高铁红线区域进行发掘考古 根据发掘后的情况进行相应保护
● 现场调研发现,高铁项目红线周边发现了较多的贝壳及少量新石器时期陶片,而项目红线内大部分为现状居民房屋,难以明确是否有文物埋藏,需拆除房屋后进行发掘方可探明。
● 我区相关单位立即着手制定金兰寺遗址考古勘探工作计划、拆迁计划以及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计划,明确各环节节点时间、需完成的工作内容、负责单位并具体落实到人。
● 房屋征拆清表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进场,获得批复后迅速开展相关考古发掘工作。在此期间,我区多次要求高铁建设单位必须视文物调查情况再进场施工。历经7个月的考古发掘结束后,文物保护遗址顺利通过广东省文物局验收。此时,我区将施工场地移交给铁路建设单位。
上述举措实现了 重点项目建设和对文物最大限度保护 两者之间的平衡
● 今年2月8日,该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
● 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变迁、重构新石器时代晚期环珠江口地区人类生产生活及文化发展 历史 提供了 极为重要的材料。
● 该案例也成为城市建设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历史 文化 保护 双 赢的成功范例。 ▲增城金兰寺遗址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