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三江要出名了!

[复制链接]
晨光 发表于 2021-12-28 20: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23日下午,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越王博物院、广州博物馆联合召开发布会,正式公布“广州考古百件文物精品与十大重要发现”评选结果。

  其中,增城金兰寺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钵入选广州考古百件文物精品增城金兰寺遗址入选广州考古十大重要发现

75c8c5131f5626880c0a395bda8ede68.jpg
▲增城金兰寺遗址

广州考古十大重要发现之一
增城金兰寺遗址

金兰寺遗址位于
增城区石滩镇金兰寺村北部
是广州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
史前遗址
1984年被公布为增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1958至1961年
增城金兰寺遗址就进行了三次发掘

275538f73171a734eac001952c9b7431.jpg

1961年的试掘中

发现金兰寺遗址共有

上、中、下三个文化层

上层属于战国时期文化遗存

中层和下层

是新石器时期遗存


c024e4ff8ef74b50084885dde35ea89f.jpg

下层出土有砍斫器、敲砸器

有肩石斧、锛、凿等打制和磨制石器

陶器以粗砂陶为主

还有部分磨光泥质红陶和少量彩陶

中层的几何印纹陶已有初步发展

其时间可能稍晚


6a57e7f98aea9a08f02756abd1ccb7e5.jpg

这个有三叠层文化堆积的遗址
是广东省较早发现的
古代文化遗址之一
它为研究广东省古文化遗址的早晚关系
提供了重要的地层根据

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
再次对增城金兰寺遗址进行发掘

348becd21dcc4736d41385bb51ea88fe.jpg

  发现了500多平方米的贝丘堆积,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墓葬46座(出土古人类遗骸43具)。另有各时期灰坑、柱洞、灰沟、水井一批,出土陶鼎、陶豆、石锛、青瓷碗等文物208件(套),及大量贝壳、鱼骨、龟甲、鹿骨、猪骨等标本。

62381ecf31e8bc6d7c7c55a7570c0a32.jpg

85ad51fb488b8ed992cd600851660a0d.jpg

59c2ce99ba16b0dec6e0116c59e54bb2.jpg

1e7f914b81254a7f963f9ca1bf39b311.jpg

48f5b12a93585a202e9ce667852f249e.jpg

金兰寺遗址

是广州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

史前贝丘遗址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认为

  金兰寺遗址为重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000年前后)环珠江口地区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材料,已经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多数骨骸保存比较完整,在珠江口以至岭南地区都十分难得,对研究先秦时期环珠江口地区人种形态及人群迁徙互动意义重大。遗址也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变迁、先秦时期环珠江口地区人地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那么
紧挨着金兰寺遗址
的金兰寺村又是怎样的存在?

24188898d88aa2d28c75a23d9d1280cd.jpg

金兰寺村位于石滩镇东部
东至岗尾村,南至三江西区
西至元岗村、塘口村,北到牛源村

据民国粤剧家舒仲芙誉写《金兰寺族谱》记载

  金兰寺村的开居先祖是入增始祖姚宗卿的第七代后人姚七六,于南宋宝祐四年(1256)前后,从三江旧山吓村迁来现址。因该村立村前已有金兰寺,远近闻名,惟寺早废,故村以寺名。

金兰寺村文化底蕴深厚

金兰寺村是珠三角地区
现存最早、保护最为完好的宋明古村落
大量文物表明
早在六七千年前
百越族就已经在金兰寺繁衍生息

077ad240ee8cfc8650a036c6512ba286.jpg
▲贝丘遗址

此外
金兰寺村的文化遗产
还有始建于明代的姚氏宗祠
建于民国时期的南境炮楼和西境炮楼
南汉王刘張的杰作“刘王涌”
及古码头、洪圣宫和天后宫等

姚氏宗祠

  姚氏宗祠是金兰寺村内姚姓族人的祖祠。其历史环境保存较完整,所在的金兰寺村人文历史悠久。现宗祠两侧仍为村落民居,祠前有水塘,祠后有山岗,山岗上那片区域即是金兰寺贝丘遗址。

0b85f3b1a9f5f0a5102d2d629a1ae25f.jpg

来源:广州考古 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日报、南方+、今日石滩、区融媒体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VIP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