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寺遗址 的再次发掘 让许多古人类的 活动痕迹重见天日 该消息一出,引发了轰动 引起了考古界以及公众的热烈关注
最新! 4月14日 从金兰寺遗址获悉
现场又新挖掘出4具古人类遗骸 其中包含小孩的遗骸
▲金兰寺遗址考古现场墓葬分布
现场发现多具古人类小孩遗骸
金兰寺遗址位于 增城石滩镇金兰寺村北部
是广州目前考古发现 年代最早的史前遗址 之前已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 本次考古发掘面积为800平方米
挖掘成果大大超出 考古队的预期
▲战国时期墓葬M16全景
截至4月13日
该遗址已发现面积500多平方米的史前贝丘堆积;古代墓葬44座;另有柱洞1168个,灰沟21条,灰坑43个,水井3口,墙1处;出土陶鼎、陶豆、陶釜、石锛、石镞、青瓷碗等183件/套,以及贝壳、鱼骨、猪骨等标本240件。
44座古代墓葬中,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有42座,已清理33座,出土人骨33具,其中有两个为屈肢葬,其余为仰身直肢葬;战国墓葬有2座,已清理2座,出土人骨1具,为仰身直肢葬。
▲新石器时代晚期灰坑H38
▲新石器时代晚期墙Q1
现场考古队员表示 这些古人类遗骸中
有多具属于小孩的遗骸
▲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M15全景
▲M15婴儿遗骸
▲M15随葬陶纺轮
最近清理出的 3具遗骸 应该为小孩遗骸 年龄不超过10岁 由于小孩的骨骼比较薄 其在墓葬中保存得不是很好 而大人的骨骼就几乎没有破损
▲古人类小孩遗骸
未来可通过DNA检测出土人骨材料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表示 这些墓葬里的人骨
应该是广州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骨骼 在岭南地区也是非常罕见 42座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中 有2座为屈肢葬,其余为仰身直肢葬
▲墓葬中的仰身直肢葬
从目前的认识来看 屈肢葬基本上是从广西一带传过来的 屈肢葬跟仰身直肢葬
这两种葬术能同时在这里并存 证明当时已有不同人群的迁徙与互动 而且能包容不同的葬术
▲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M22(屈肢葬)全景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研究馆员表示 该遗址出土的人骨材料 未来可能通过DNA手段 来解答更多疑问
金兰寺遗址能为未来解释 珠三角地区人群DNA继承与迁徙 带来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M10全景
贝壳的碱性环境利于保护骨骸
岭南地区的红壤酸性特别强 骨骸、丝织品、木板 这些东西基本上保存不了
为何金兰寺遗址这些墓葬里的 骨骸却能保存下来?
▲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M21全景
▲M21随葬贝玦
▲M21随葬陶鼎、陶豆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表示 这与该遗址发现的贝丘堆积有关 贝壳堆积又叫贝丘遗址 是人类食用贝壳类食物后 把贝壳倒在住址附近 常年累月后所形成 贝壳造成了一个碱性环境 容易保存骨骸等有机物
▲考古人员在整取墓葬
为了更好地保护 之前已出土的人类遗骸 已被运回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库房保存 此外 考古队员还计划通过整取的方法 把三个墓葬整体“打包”运回实验室
以最大限度保留墓葬的原始环境 保留更多历史信息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广州考古 南汉二陵博物馆、图片/金兰寺遗址考古队、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