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我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 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 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 打好“干部配备、要素配置、
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组合拳 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从一盘沙到拧成一股绳 从脏乱差到美丽乡村 从单一农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如今,派潭镇东洞村
从昔日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变成了特色精品村
而这一切“蜕变”发生于2018年
那年东洞村因基层党组织问题突出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 选派市委政法委党员干部到东洞村
担任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 全力做好整顿工作 以及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近年来 我区选优配强“三农”工作队伍 注重把政治素质好、 熟悉“三农”的干部 充实到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和农业部门
据统计,2020年,我区选派46名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选拔任用镇街基层干部52人,较2019年增加38人;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比由上一届39.3%提升至86.5%,35岁以下干部占比由10.4%提升至30.2%。
优先满足“三农”要素配置 力促城乡资源要素均衡配备
我区在“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上 优先满足资金、用地指标上的需求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将企业“引进来” 同时注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 本地小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及农村农民自身技能的提高 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去年
我区落实592.15亩用地指标
用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同比2019年增长240.32%
占全区建设用地指标比重24.42%
比如,在现行土地利用总规中保障幸福田园蔬菜产业园等一批乡村振兴项目用地,并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规中预留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保障布局零星分散的农村产业发展。
▲毛纬经/摄
不仅如此
我区还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促进城乡要素融合 激活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活力
比如,荔湖街罗岗村通过迁村并点、集中安置,建成新城市中心集中居住新社区,腾出原来布局分散、配套不均、设施薄弱的旧村建设用地规模2000多亩。
另外
我区探索集体建设用地(留用地)
开发利用机制 引进新塘万达广场、
永旺梦乐城·名古汇、 广州东部汽车商贸中心等 现代服务业项目 为整村更新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 坚持向农业农村倾斜不动摇
这些年来,我区牢固树立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
落实公共财政更大力度
向“三农”倾斜
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保障乡村振兴工作顺利推进
数据显示,2020年我区投入各级涉农资金76.03亿元,增长55.42%,连续两年增幅超50%;落实省级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775万元,支出率10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科目支出14.18亿元,较2019年增加支出3.49亿元,增长32.67%,增幅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
我区优先保障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区财政累计优先安排4亿元资金完善 产业园基础设施和加工、
物流、科研等产业项目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我区5个省级产业园园内主导产业总产值45.50亿元,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土地入股、带动就业等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民1.5万户走上致富之路,园区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8%以上。
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 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
行政村集中供水入户率100%、
通客车率100%、4G网络覆盖率%、 物流配送覆盖率100%、 村(社区)卫生站规范化率100%
…… 近年来,我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
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
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为乡村振兴起到良好的基础作用
2019年
我区获得“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
去年,我区完成
农村公路建设里程84公里、桥梁改造25座、 建制村双车道改造里程12.81公里
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其中增城区乡道Y332沙岗至邓山段
代表广东参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我区不仅实现了 村级卫生站全面覆盖 还全面推行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制度 撬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刘玉娴 孙毅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