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牪犇! 增城又要火火火了! “新华视点”作为新华社官方微博 能霸占它页面的,肯定不简单
新华视点X增城
这是一对因什么而结缘的搭档?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密~
首先,我们来四字回答 👇👇👇 “天稻下凡”!
有朋友肯定会问
是上过天的那种水稻吗? Yes,掌声送给这些聪明的朋友~
详细版看这里 👇👇👇 嫦娥五号搭载的 太空稻种 29日离开温室,移栽田间 成功“安家”增城!
飞得最远的太空水稻!
2020年11月 40克航聚香丝苗稻种 乘坐嫦娥五号开启太空之旅
它们完成了约23天、76万公里的“环月旅行”
成为人类史上飞得最远的稻种
入选太空稻种需经过严格选拔 经过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 在全国定向征集、专家评审 和航天科学家地面试验等 极其严谨的选拔 航聚香丝苗稻种拔得头筹 获得进入太空的资格
此次搭载实现了 人类历史上水稻种子 深空搭载的首次突破 属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绕月深空诱变研究
这批太空稻种由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 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育种中心”) 进行悉心照料 并于2021年2月26日完成播种
在育种中心的温室里 约1500株稻种成功育苗 待稻苗长成约30厘米高的 完整植株后 方可移栽到稻田里
为什么要送水稻种子“上天”?
航天育种的原理并不复杂 因为空间环境具有高真空、 微重力、弱磁场及复杂辐射等特点 太空射线中复杂的 高能重离子冲击生物细胞 诱导其产生遗传变异 就能获得新的性状
这些回到地球的种子 再经过一系列地面培育、筛选和验证 获得的新品种往往会具有 相对原先品种更加出色的特质 例如抗病害、高产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我国已育成粮食、经济作物、蔬菜、 花卉、微生物菌株等几百个太空品种
种子从太空回来 仅仅是“原料” 最终是否能够种植量产 还要经过数年的培育、 筛选、验证等工作
水稻插秧了!
昨日上午8时左右 育种中心王加峰博士带领团队4人
开始在温室拔秧 拔下的秧苗被放到若干烧杯里面
经过50分钟左右的车程 来到位于增城的 华南农业大学试验田基地
经过拉绳、摆秧等准备工作 嫦娥五号“天稻” 被研究人员小心翼翼地插入田间
在同一块田地里
还有“长征五号”稻种、重离子辐照稻种
后期研究人员将分别对 深空搭载、近地轨道搭载、地面模拟
这三种稻种进行对照
以选育出最优品种
插秧之后
研究人员接下来会施肥、喷药等 预计5月底或6月初迎来抽穗期 有望在6月底成熟 7月上旬收获果实
之后将进行第二个世代的播种 育种中心计划于9月 公布相关试验结果
来源:@新华视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南方+客户端、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