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体都关注报道,这座500年前位于增城南香山的莲花书院,目前只剩下遗址。
据报道书院始建于明代,由明代大儒,同时也是广东增城人湛若水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创建。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明代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
街坊们可能对莲花书院早有所闻,因为早在2015年增城就有计划重建莲花书院。
当时还公布了三个候选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一】
【设计方案二】
【设计方案三】
以上三个方案街坊们喜欢哪一个?三个设计方案各有特色。因为三个方案的设计风格差异性很大,但无论是哪一个方案,如果重建成功,很多增城人应该和小编一样,想去看看。喜欢看古装剧的街坊,看到这样的设计,可能会联想到,武侠剧里面的峨眉、武当,感觉非常棒!
直至2017年,永宁街对莲花书院重建项目立项、主体建筑设计、地质灾害评估以及考古发掘审批等前期工作。当时报道预计2017底动工建设。
增城电视台也做了相关报道,但是引用了设计方案三的效果,估计方案三这个设计更受欢迎。
据相关报道,莲花书院重建项目选址位于永宁街南香山东麓莲花书院原址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130亩,项目主体占地30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亿元,分两期建设。
到近日,有关消息报道,重建项目有重大变化!重建计划改为利用性保护方案!这样说来不重建了吗?
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南香山东南山麓的莲花书院,经考,是明代与思想家王阳明齐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湛若水所创办的书院。
南香山西距广州古城中心约36公里,海拔434.1米,是增城西部地区的最高峰,也是“广东三樵”之一的南樵,又名南樵山。书院依山而建,五层平台有书生馆、大讲堂等设计,露天位置还保留了山体原有的巨石。而莲花书院“主人”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广州增城新塘人,他提出“体认于心,即心学也”、“随处体认天理”等主张,成理学的一大门派,被誉为“甘泉学说”(甘泉学派),与王守仁的阳明学说并称为“王湛”之学。他在全国各地创办书院近40所,弟子多达数千人,且遍布大江南北,促进了整个明朝中晚时期心学的发展与繁荣。
莲花书院是湛若水创办的40余所书院中,目前唯一经过考古发掘且保存完整的重要遗址。是其家乡乃至整个岭南地区保存最好的明代书院遗址,为中国古代书院特别是明代书院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资料,被省有关部门评为“2018年南粤古驿道文物重大发现”。
考古研究院方面说,增城区曾在2015年计划重建莲花书院,但经过去年的考古研究工作后,重建计划改为利用性保护方案,接下来会增加一定的保护措施,有计划将莲花书院遗址打造为增城、乃至广州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广州电视全媒体记者汪颖)
资料整合:广州电视台、增城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