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增城第一高楼,以前可能好多人都讲唔出。
如果再追溯翻20年前,各位增城街坊可能想都唔使想,会说电信大楼?
因为那个时候,位于荔城街岗前路的电信大楼楼顶有个旋转餐厅,那个也是当时增城第一高餐厅。
全景玻璃,一览增城市区景色。(那个时候,增城没什么高楼,超过10层的少之又少,更不用说2-30层!)
近日增城第一高楼封顶,好多街坊都系度热论。
按公开资料看,这个巨无霸建筑位于新塘镇,最高260米,系目前增城第一高楼!
注意只是目前,点解甘讲?因为根据其它资料显示,将来增城还将会一座320米建筑!
那么将来荔城街第一高楼是哪里?
参阅资料,应该是位于万达广场后面的碧桂园华南设计总部,240米高。
好啦,还未建或者规划中的我们先不去说。
下面重点来说说已经开建封顶的增城第一高楼..
可能好多街坊仲系对呢个增城第一高楼,了解甚少。
下面带大家去详细了解下。 ↓↓↓
新塘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
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是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南侧,建筑总面积36万平方米,由高260米46层的主塔楼(西塔)、高200米36层的副塔楼(东塔)、4层地下室以及8层裙楼组成,集大型购物中心、写字楼、五星级酒店、SOHO(小型办公室)于一体。
广州南站、深圳福田等大型枢纽纷纷铺展大地,但却只有一个真正实现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融合多轨道枢纽与商业的综合体,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TOD,那就是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ITC)。
在追逐快捷便利的时代,传统商业体或生活区与枢纽之间的关系,已无法真正满足客户。唯有整合所有交通资源,商业生活资源于一体,仅上下楼即可实现无缝换乘,实现0接驳,0距离,才真正符合当代湾区生活趋势。  “心脏”式中枢车站 实现一体化枢纽建筑 
在同一建筑,如何整合地下地铁,城际立交轨道和高铁站出入口、客流动线这一技术难点?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ITC)创造性的通过“车站核+城市走廊”融合商业楼体的设计,让在ITC生活消费娱乐的客商,无论搭乘任何线路,通过扶梯轻松几步,就在同一建筑内完成购票、换乘和出行需求,风雨无忧。
巧妙空间布局,完成不同系统间的客流引导
同一空间完成不同的交通工具转换,有效分流和疏导客流,是一门艺术。
地下层连通地铁站
作为地下轨道系统,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ITC)建筑地下2层连通地铁站,成为整个地铁站点的主要出入站口;同时打通建筑地下车库,形成轨道交通与汽车路网的无缝结合。
地面首两层接驳城轨站
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ITC)1层与2层连接车站核,成为穗莞深城际和新白广城际的车站大厅,客户可通过商场扶梯,到达2楼入站候车区,实现出入站功能,4楼为轨道站台。列车穿行建筑而过,实行无缝接驳。
城市连廊链接高铁站
3层通过连廊,实现与高铁新塘站快速连接,从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ITC)步行几分钟,即可快速到达高铁大厅。实现全方位地铁、城轨与高铁/国铁之间无缝换乘出行。
 一体化交通枢纽,创造0距离接驳体验 
打破传统车站路网割裂城市肌理的困局,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条件下,通过立体空间的最大化利用,进行高密度开发,保证枢纽商业实现的可能;通过车站核的连接,有效引导客流,在就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ITC)生活、差旅、悠闲消费的客商,乘搭扶梯,几步路即可完成一站式换乘出行,形成湾区新坐标。
TOD枢纽交通网络 布局大湾区
作为广州东的桥头堡,珠江东岸往来的必经之地,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就建立在广州东部枢纽之上,高铁/国铁、城轨、地铁等9大轨道从建筑之中交汇穿行,在此,步行下楼即可通往所有轨道的候车大厅;同时,融合周边广园快速路、港口大道等快速路网,形成一体化立体交通网。
2017年广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建设示意图
便利的交通为商圈带来巨大客流,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ITC)日均客流预计高达约43.3万人次,其中轨道交通系统日均中转量高达12.8万人次/日,早晚高峰客流均达到近4万人次/小时。
特殊的区位条件和庞大的客流量,使得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ITC)必然成为湾区焦点。2018年6月8日,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ITC)全面封顶,TOD商业旗舰正式起航,必将为湾区经济圈带来新动力。
来源 | 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