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040474714 于 2016-2-21 22:35 编辑
广州增城,派潭镇人民街68号。17年前派潭信用社的那场大火吞噬了4条鲜活的生命,也在这条老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牺牲的4人中,邓锦坤57岁,张园50岁,罗国强23岁,邱艳玲最小,只有22岁。
樟洞坑村距离派潭镇区大约13公里,邱艳玲的父母邱木泉和罗桂花今年已届花甲,仍生活在这里。罗桂花在村里的卫生站工作了40年,邱木泉当兵时曾经做过卫生员,从信用社退下来后也在卫生站帮忙给乡亲们看病。做“赤脚医生”所赚的钱仅够生活费,邱木泉在村后的山上种了一片果林帮补家用。老两口在卫生站安了家,诊室与储药室的后面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
一进门,昏暗的门厅显得很局促,左侧的墙上悬挂着一幅邱艳玲的炭笔画像。“这幅画得不是很像。”罗桂花坐在旧木椅上,她的脸一半沉在阴影中。邱艳玲生前的照片不算多,如今手头能找出的照片很少。在父母眼里,邱艳玲很活泼,是家中的老大,她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邱艳玲18岁进入派潭信用社工作。出于工作需要,她从村里搬到了派潭镇上生活。至今,罗桂花还记得获悉火灾消息那一刹那的情景,“脑子突然一片空白,双腿发软,走路像是在踩棉花”。而邱艳玲那时早已被送往广州救治,3个月后,她永远离开了亲人。
“我们每年都要去看一次阿玲。”说起每年的拜祭,罗桂花的声音平静而柔和,最初一家人将拜祭选在重阳节那天,近10年才改在清明节。按照当地农村的风俗,年轻的未婚女子去世后不能葬在村里。派潭镇没有公墓,邱艳玲的骨灰安放在广州银河公墓。每年清明节的早晨,全家从村里赶到银河公墓拜祭邱艳玲。
“每年的拜祭只有我们自家人。”她说,十几年来一家人都默契地不提那场意外。罗桂花的大孙子今年已经17岁,可长辈们一直没有告诉他阿玲姑姑去世的缘由。“我们不想说,孩子大了想知道自然会知道。”邱艳玲的死就像一根刺深深插在她的心底,17年来思念被刻意压抑,罗桂花害怕那些幸福的回忆一再闯入。只是在梦里,她心爱的大女儿还是会一次次“造访”。每当此时,罗桂花忍不住潸然落泪,哽咽难语。
抢救公家钱遇上大爆炸
1992年8月20日下午3时15分,位于派潭镇人民街68号的派潭信用社二楼住家突然起火,霎时浓烟滚滚,由于该楼是几十年前建筑的砖木结构,不到10分钟熊熊烈火迅速蔓延。信用分社的定、活期存款票据199万元、贷款156万元的账簿凭证和一万多元现金危在旦夕,与信用社相邻的商店、居民的生命财产也受到严重威胁。
邱艳玲与邓锦坤、张园、罗国强、赖冠明、叶碧强等人一起冒着木棚随时倒塌的危险,多次冲进火海,奋力将装有355万元存、贷款票证和一万多元现金的箱柜抢救出来。当邱艳玲与其他5人再次冲进火海抢救剩余财物时,放在三楼住家厨房内的两瓶煤气受热爆炸,其中一瓶掉落在二楼,随着一声巨响,二楼木棚随之倒塌,邓锦坤与张园当场壮烈牺牲。邱艳玲与罗国强被紧急送院抢救,不治身亡。
现在,他们的名字被刻在“增城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与增城众多的革命烈士一起,英雄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