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思泳 见习记者邓家全
实习生麦炜源
“音响声音太大,噪声整天在耳边响,真让人受不了。”在荔城城区一些街道和小区,不少商家为了宣传产品,用高音喇叭或者高功率音响设备播放叫卖声和音乐。这些震耳欲聋的“高音”令过往的行人很是反感,更令居住在附近的市民苦不堪言。
中山路:叫卖声一浪高过一浪
昨日,记者在中山路走访发现,临街商家发出的各种叫卖声、音乐声混成一片,强大的声波“咆哮”般侵袭着过往的市民,让市民“想听也得听,不想听也得听。”
一家服装店门前摆放着一个厚实的高音喇叭,一遍遍的重复播放:“本店转季清仓,全场五折起。”对面的手机店也不甘落后,用同样的高音喇叭播放着:“店内有各种新款手机,买手机还送话费。”
家住中山路的市民梁先生告诉记者,这边的店铺天天都搞促销活动,无论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都能听到楼下的店铺传来的恼人的促销声音。“店铺举办促销活动可以理解,但是这也太频繁了吧,这么反复地听他们促销的大喇叭声,里面的内容我都能背下来了。天天听他们的喇叭飚高音,家里的老人根本受不了,都搬到别的地方去住了。”梁先生说。
记者还留意到,一间发型造型屋门前的空调机上也摆放着一个大音响。据附近居民介绍,这家理发店整天用高音喇叭放音乐,所放的音乐又多是《小苹果》、《最炫民族风》之类的高分贝歌曲,连过往的路人都掩耳而过。
莲园路:音乐声让人头痛
昨日11时许,一阵又一阵的音乐声从莲园路的一家家手机店里传出,记者还没到达莲园路和西城路的交界口,就能听到音乐声和喇叭声。走过整条莲园路,记者发现,虽然做促销的商铺不多,但是每一家都在放着音乐,而店面也被各种巨幅的手机海报覆盖。
记者来到西城路一住宅楼刘姓女士家,记者发现,她家客厅、卧室都背靠街道,即使紧闭窗门还是难以忍受外面的高音喇叭声。刘女士诉苦说,节假日、双休日,街头喇叭声更加严重,长期搅得全家人无法午休。
像刘女士家这样长期受噪声困扰的沿街住户不在少数。“家里的孩子正在上高三,平时在学校时间那么紧,好不容易有个假期,能在家休息一下,好好复习两天,被这高音喇叭高歌一曲,是觉也睡不成,习也学不好,实在太烦人了。”居住在莲园路的张小姐表示,她理解做生意的不容易,可是不能因为招揽客人而不顾附近街坊的感受,偶尔放一下还可以接受,但是天天循环播放就真的吃不消了。
富鹏市场:大喇叭流动骚扰
昨日13时许,记者在富鹏市场看到,有不少载着西瓜、哈密瓜的货车停在人行道边,商贩们坐在一旁用手持型喇叭向路人叫卖。其中一辆满载西瓜的白色货车,高音喇叭的叫卖声非常大。
这个流动摊贩将手持型喇叭的音量调到最大,记者距离这个流动摊贩30多米远的距离就能听见叫卖声,也就是说,周边居民楼的8楼住户都能听到这个叫卖声。
家住富强路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们家住的位置刚好临街,孩子出生不久,老人帮着白天在带,商贩们总用高音喇叭叫卖,叫卖声不仅声音大还重复播放,从早上就开始,她们被吵得连窗户都不敢开了。“下去和他们理论也没用,商贩根本不理我们。”王女士无奈地说。
未经批准不得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
据记者调查,商家把音响开那么大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场面热闹;二是声音越大,吸引力也越大;三是从气势上压倒竞争对手。但是用高音喇叭真的能“揽到客“吗?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逛街的市民,他们都表示反感类似的促销,市民阮小姐告诉记者:“听了心里就烦躁,买东西的时候听到那种声音,吵得很,根本就不想进去看了。”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第五章第三十一条,在市区行政街和城镇噪声控制范围内,未经批准不得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确需使用的,应当经公安部门批准;第三十二条,禁止使用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音响设备和其他方式招揽顾客、宣传商品。违反以上两条的,将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可视情节轻重处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