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读:“女版药家鑫”

[复制链接]
心之光心理咨询8 发表于 2012-9-11 10: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解读:“女版药家鑫”






  一段题为“临沂现女版药家鑫 撞人后拦路阻止救援”的视频在各大论坛和微博上疯狂传播,许多网友对于肇事女司机“裸体阻止救人”的行为表示愤怒和谴责。受害者家属王乐文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说,据说张彦的老公在外边养小三,事发前与张彦摊牌而爆发激烈争吵,张彦则为泄私愤报复社会,驾车冲向人群,危害公共安全。据了解,肇事女司机张彦目前已被公安机关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刑拘。

  心理解读:

  因为个人恩怨而报复社会恐怕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行为之一,我们为生命的逝去感到痛心,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起惨剧的发生?

  “挫折-攻击理论”是最早对这类伤害他人的行为做出解释的心理学理论之一。研究者认为,当人们达成一个目标的动机非常强烈,却在行动中遇到障碍时,挫折便产生了,这种挫折就成了攻击的激发源。



  新闻中,张彦遇到的挫折便是“老公在外边养小三”。被激发的攻击行为如果指向自己,便会产生自杀、自残等行为;如果指向外部则会伤害他人。在很多情况下,攻击的能量不会直接指向挫折源头,而是转向相对更安全的目标;对于张彦来说,撞向无辜的路人就比直接报复老公更加“安全”。

  后有研究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修正,认为挫折产生的不是直接的攻击行为,而是愤怒的情绪;有了愤怒的情绪,再加上适当的攻击线索,攻击行为才会出现。也就是说,老公有了小三使得张彦异常愤怒,无法承受,她可能想找到发泄愤怒情绪的对象但无果;此时出现在她视线中的骑车母女俩可能使她不得不减速、或者避让,这就成了“攻击线索”。于是,一场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悲剧就发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业时代,由在挫折引发的攻击行为中,类似于张彦的这种“路怒(road rage)”行为并不少见,用“汽车”来泄愤的事件时有发生。可以想象,在对挫折事件不可控的挫败感作用下,汽车成了唯一“可控”的物体,此时极速驾驶、撞向路人就成了发泄愤怒最好的方式。所以,当你极度愤怒或低落时,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尽量远离汽车。

  生活中谁都会遇到挫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应对挫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精神质人格”和暴力犯罪行为有一定的相关,这样的人可能具有孤独、自我中心、不友好、不合群、固执、冲动、对人有敌意、攻击性、疑心重、反社会的特点。此外,情绪稳定性低、情感支持较少也是影响女性走上暴力犯罪道路的原因。

  如何才能减少这类害人害已的行为呢?首先要引导社会成员合理宣泄、排遣负面情绪;例如大哭一场就是宣泄的好方式。其次要学会理性地归因;有人觉得自己的不幸是因为社会的不公平,因此遇到挫折就会怨天尤人,甚至做出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来。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或许能对“撞人”这一行为做一点解读。然而,这之后“裸体阻挡救人”的行为实在是太令人发指,这可以说是为了要置人于死地而完全不顾自尊脸面的极端行为,完全不符合记者采访中“张彦人很好,幽默,胆大”评价。按照现有信息,如果不是精神方面的疾病,笔者也完全不能理解为何会惨绝人寰到这种地步。到底要有多大的仇恨才能做出如此举动?恐怕这只能靠公关机关深入调查了,希望法律会做出公正的判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 显示全部楼层
香翅哥 发表于 2012-9-11 13: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s:6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爱不疚 发表于 2012-9-27 15: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