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倾情打造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12年1月17日,温暖的阳光洒满群山。坐落于我市正果镇畲族村的广州畲族民俗馆正式开馆,畲族的历史人文、民俗艺术特色从此拥有了对外展示的平台。
在广州市民宗局的对口帮扶下,畲族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全村纳入“双到”的贫困户已提前一年实现脱贫。目前,畲族村被国家民委纳入“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行列进行改造。畲族村扶贫“双到”工作何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一路高歌猛进,其中有何秘诀?近日,记者驱车前往正果镇,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抵达这个广州市惟一的少数民族村,一探畲族村扶贫的台前幕后。
记者杨永红 凌云
通讯员刘可英 黄永聪文/摄
颇具特色的畲族民俗馆。
畲村昔日:
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畲族村坐落在正果镇南部群山之中,毗邻惠州博罗罗浮山,距增城市区40公里,自然生态环境及民族民俗保护良好。全村共有吓水、榕树窿、通坑3个自然村(经济合作社),山地6200亩,耕地227亩。共有78户、355人,其中有贫困人员27人,低收入家庭2户。村内还有一间畲族小学,有在校学生14人。
由于畲族村属于兰溪林场保护区和农田保护区,不允许发展有污染的工业或养殖业,而且受自然地貌与交通条件的限制,村集体及村民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容乐观。2010年畲族村人均收入为5201元,村民经济主要以劳务输出和养殖业、种植经济农作物等产业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仅为4.8万元左右。与此同时,畲族村内现存的公共服务设施陈旧、配备不足,亟待改善。村委会办公楼年久失修,村内体育和文化设施缺乏,不能满足村民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2公里的村道上没有正式的路灯,3个自然村都没有通自来水,村民均靠引用山水生产和生活。没有公厕及垃圾池、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卫生状况不理想。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拿不出集体负担部分的资金,同时,村民没有购买养老保险的意识,村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率较低。村民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思想相对落后,长期养成陈旧的生活习惯。年轻人外出务工居多,导致在村内居住的人员年龄偏大,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一些传统观念束缚着经济发展。
真抓实干:
全力推动畲族村“双到”扶贫开发工作
从2011年年初开始,广州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对我市北部山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畲族村成为广州市民宗局“双到”工作对口扶贫村。
广州市民宗局领导对畲族村的“双到”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在全面了解畲族村基本情况后,结合北部山区扶贫开发要建设一批“名镇名村”的战略部署,确定了对畲族村的扶贫开发思路:挖掘和体现畲族民族特色,保护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遗产,打造成为畲族风情旅游产业名村,以此促进和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制定了《2011—2012年度帮扶畲族村规划方案》,对贫困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分类帮扶,进一步落实贫困户的民政、养老、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六大社会保障工作,以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目前,广州市民宗局已为35至60周岁的贫困户购买了5年的新农保,为60周岁以上贫困户购买了15年的新农保;为贫困户的在读学生发放了助学金;为9户贫困户发放了发展种植业启动资金。
打造品牌:
彰显畲族文化特色的“造血”工程
由于受政策、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条件限制,畲族村集体经济缺乏工业、养殖业、种植业发展的空间,且畲族村地理环境相对偏远,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制约。于是,广州市民宗局在恢复畲族特色文化,充分利用广州唯一少数民族聚居村品牌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挖掘和展示民族民俗风情和自然生态风景,推动资源优化整合,对畲族村的帮扶变“输血”为“造血”, 以促进全村的可持续发展,力求将畲族村打造成为畲族风情文化旅游产业村。目前,畲族村已和正果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鸿凯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了《畲族风情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经营项目合作协议书》。
2011年12月20日,广州市民宗局帮扶畲族村建设的4个扶贫帮困工程项目(畲族村村容村貌工程、建设公共洗手间和垃圾池工程、畲族宗祠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修建全民健身体育小广场工程)已全部通过验收,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双到”扶贫开发工作,发展畲族民族民俗旅游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名镇名村”项目专项建设资金300万元,畲族村大力建设畲族文化广场项目,包括建设配套停车场、特产一条街和畲族民俗馆,充分挖掘畲族文化特色。2012年1月17日,畲族民俗馆建成开馆。畲族民俗馆立足挖掘畲族文化,通过图文、实物、情景设置、多媒体互动等各种手段和方式,重点展示畲族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宗教用品、民族服饰、传统习俗、文献史料以及传统工艺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力弘扬和宣传畲族的历史人文、民俗艺术、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民俗特色,对外展示畲族文化的独特韵味和魅力。畲族民俗馆的开馆,标志着畲族民族特色的保护和开发迈上了新的台阶。
美好明天:
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畲族村发展旅游产业,符合北部山区发展无污染产业的要求,有利于推动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使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的改观。发展畲族民俗生态旅游,能吸引大量游客,通过打造广州民族民俗特色村寨的旅游名片,能起到辐射及带动正果镇及周边村发展的作用。目前,畲族村已获国家民委批准,纳入“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行列进行打造。
广州市民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落实帮扶工作,广州市民宗局已制定了下一步帮扶工作计划,包括:进一步强化与畲族村“两委”的联络机制,做到信息共享;采取资金扶持方式,大力支持畲族村的村级建设;对广州市民宗局筹集资金帮扶畲族的建设工程项目,在抓好工期及质量的同时,要凸显畲族文化;进一步帮助畲族村做好“畲族生态旅游”产业的宣传,吸引外力投资,拓展销售渠道,确保畲族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为畲族同胞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为促进广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