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村鸡饭
在朱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在清末年间,增城朱村有一贫苦人家的孩子,十年寒窗苦读后将出门赶考。四邻相亲一副热心肠,筹集盘缠送他去考学。临出门前,母亲将家中仅有的几只鸡宰了,由于家里贫困,所煮茶饭难以分发答谢相亲。他的母亲心生一计,将鸡肉全部切碎,加上酱油葱花调拌生炒,然后放在煮开了的大锅米饭上焗闷致熟。米饭煮熟后散发出浓郁的鸡肉香味,一大锅米饭被分成几十碗答谢相亲,因味道独特美味,后深受喜爱。就这样,朱村鸡饭由此诞生……
因朱村鸡饭的
鸡肉鲜嫩、饭粒清香可口
令人回味无穷
堪称朱村一绝
其传统技艺更在2020年7月
被列入增城区第五批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其项目传承人黄银香
制作朱村鸡饭已有34年历史
她表示
朱村鸡饭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范
这样煮出来的鸡饭 才能达到鸡中有饭香 饭中有鸡味的效果
原料须纯正,选用增城农家走地鸡、朱村特产正宗丝苗米和纯正花生油;工艺须精准,精确掌握米和水的比例,严格控制煮饭过程中各阶段的火候,把握好放鸡肉焗饭的准点时间,调准各种调味料的分量;味道须纯香,米饭煮至收水后,放入鸡肉和米饭混在一起煮焗。
上桌前
黄银香把鸡肉和饭分开装盘
让鸡饭既美观大方
吃起来又方便
另外
鸡饭因加入适量酱油调成了金黄色
香喷喷的鸡肉色泽金黄
让人垂涎三尺
如今,朱村鸡饭已名声在外 黄银香表示 她的手艺是跟长辈学的 现在她儿子也基本学会了 也算有了传承
黄银香认为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 而是一系列的制作工艺和社会活动 这里面也有增城人的乡愁
一直以来
黄银香也在积极研究改进
朱村鸡饭制作技艺
确保其制作方法传统又现代
开展师带徒模式传授制作手法
希望为传承传统美食
和地方经济发展出一份力
1. 先将鸡斩成小块,放入油盐调味料备用;
2. 洗好米后,加入比平时做饭少三分之一的水量,煮至饭中水分慢慢蒸发掉;
3. 将鸡肉翻炒至三成熟后,再放入饭中,以慢火焗十五分钟,让鸡汁完全渗透到每一粒米饭中;
4. 待焗八成熟后,将鸡肉夹起,用葱、蒜、姜丝、花生油爆炒一番,瞬间成为一大碟的炒鸡肉;
5. 鸡饭加入适量酱油炒成金黄色,香喷喷的鸡饭配上美味的炒鸡肉就可品尝了。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