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造比西湖更大的湖是做生态还是做地产?
■牛日成
报载,增城挂绿湖要做广州的“湖泊老大”,3平方公里的水面已基本建成,明年年底建成8平方公里水面,两三年后建成主景区65平方公里、综合保护区110平方公里,成为比杭州西湖更大更美的生态地标。
按当地有关负责人的说法,造挂绿湖兼具水利、湿地、气候调节、备用水源和生态景观等功能,而实际着墨最多的是生态。即便投资达94亿元,比传言中的萝岗九龙湖建湖多出30多亿元,这也只被轻描淡写。其气魄如“要做湖就要有国际视野”,再多的投入又算什么?
挂绿湖真的仅仅是要打造生态地标吗?且听有关负责人之见:“做生态是为了筑巢引凤”“政府的开发到不了某地,那里的土地就升不了值。”已见到的是靠土地融资,环挂绿湖土地价格飞涨,由去年初的100万元/亩涨到现在的400万元/亩,环湖商品房价格由5000元/平方米涨到1万元/平方米。预料挂绿湖景区建好后,周边一线湖景的房子价格会达到3万至5万元/平方米,如同现在珠江新城的猎德村。这为造挂绿湖的“正确性”作了最好的注解。
其实,挂绿湖不过是广州今年掀起声势浩大的“造湖”运动的又一个版本而已,而证明其“成效”无一不是周边土地价格和楼价的应声上涨。如海珠湖开放后周边楼价立马上涨几成,白云湖配套的白云湖新城备受垂青。“造湖”带来土地价格飙升及商品房水涨船高,如此触手可及的香喷喷的“面包”,谁能不为之心动?增城市心急而给几乎每名公务员压上征地、拆迁包户的硬性任务,也就不难理解。
不难看出,挂“水利工程”之名就可给造人工湖大面积征地铺平道路,贴上“生态景观”的标签巨额财政投入就变得“名正言顺”。由此,“造湖”工程的决策程序就规避了充分的科学论证和公开讨论。这都是广州“造湖”的通用招数。
然而,事实已经证明,广州的“造湖”运动已经不乏问题呈现。具体到挂绿湖而言,生态条件原本优越的增城需不需要耗巨资再造人工湖?要造比杭州西湖还大的人工湖与占据大量土地的得失如何权衡?如何保证水质不被污染?今日的政绩是否配得上“造福增城千秋万代”的自夸?这些疑问显然并非豪言壮语可以打消。
政府建设项目不加以科学论证而深陷泥潭留下后患,这样的教训已不胜枚举。在拉动经济的大旗之下,铺摊子、超前投资已成为一种手段。“造湖”运动的背后可以触摸到创造政绩的冲动。“造湖”这类影响千秋万代的重大决策必须慎之又慎,只有科学论证才有望真正造福于民。
来源: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