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城区石滩镇增塘村与谢屋村之间,一条崭新的万里碧道沿着湖边蜿蜒延伸,路灯明亮,标识清晰。村民们在新建的人行桥上驻足远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条曾被村民称为“断头路”的乡间小道,如今已成为连接两村的“连心路”。它不仅解决了500多名学童的“上学难”问题,更让村民出行时间缩短40%,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纽带。这巨大的改变,离不开区人大代表、增塘片区联络站站长郑庆朋的倾力推动。
倾听民声 荒废桥墩与泥泞路的困境
增塘村和谢屋村是相邻的移民村,增塘水库坐落于两村之间。村民世代务农,收入微薄。长期以来,两村之间1777米长的道路存在断点:路面坑洼遍布,雨季泥泞难行,旱天尘土飞扬,部分路段甚至杂草丛生,通行极为不便。更令人揪心的是,一座仅剩桥墩的荒废桥梁横亘在必经之路上,使村民出行不得不绕行3公里,耗时耗力,生产生活深受影响。尤为令人忧心的是,增塘村未设幼儿园及小学,学童需每日往返谢屋村或他处求学,安全堪忧。
作为增塘联络站的区人大代表,郑庆朋在走访中频频听到村民的心声:“要是桥和路都能修通,生活就方便多了!”“孩子上学太远,能不能想想办法?”群众的期盼深深触动了他。郑庆朋意识到,打通这条“断头路”,不仅是增塘村至谢屋村学生“上学难”问题,更是打通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color=rgba(0, 0, 0, 0.9)]
步履不停 精准发力促成项目落地
锁定症结后,郑庆朋迅速行动:深入两村实地勘测断点,走访村民记录诉求,系统梳理出道路连通的关键堵点与群众期盼。
2023年2月1日,广东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广东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省级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方案(试行)》,旨在深入推进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和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郑庆朋敏锐抓住这一契机,立即联同增塘村委会制定包含道路、人行桥等建设的“石滩镇增塘水库移民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工程”项目方案。于2023年2月至7月间,多次联合村委组织村民代表召开大会,详细解读政策、论证项目的可行性。
然而,项目推进遭遇阻碍:项目规划沿线需砍伐村民郭先生在增塘村租赁新围坣地方上种植的果树。由于土地租期未满,加上对果树补偿款有争议,他坚决反对。面对僵局,郑庆朋深知村民支持是关键,立即组织村委干部反复上门沟通,设身处地解释长远益处,并积极协调补偿方案。经过艰难协商与价值评估拉锯,最终于达成共识,确定了57200元的补偿方案,成功化解关键矛盾。
2023年8月,他协调增塘村委会向上级提交了精心准备的移民意愿表、村庄规划等申报材料。该项目随后与其他众多移民村项目一同接受严格评审。凭借扎实的方案、充分的前期工作和成功化解矛盾的实例,“石滩镇增塘水库移民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工程”最终脱颖而出,于2024年6月成功入选“广东省2024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省级示范项目”。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既是对项目价值的肯定,也是对郑庆朋攻坚克难能力的认可。
项目落地 “连心路”托起村民幸福
项目落地后,郑庆朋全程跟进施工,严把质量关。以道路连通为突破口,新建人行桥、改造车行桥栏杆、铺设1.5米宽的人行道、安装崭新路灯和生态标识系统……每处细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2025年3月底,这项工程的核心成果——承载村名希望的“连心路”终于成功开通了,蜕变为靓丽的万里碧道。村民出行无需绕行,孩子们上学也安全快捷。更可喜的是,道路畅通激活了周边产业发展,农产品运输更高效便捷,乡村旅游也迎来发展新机。村民指着平坦的新路由衷感慨:“这条路,真是修到了我们心坎上,真心感谢郑代表,感谢党和政府!”
代表心声为民履职永不止步
“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郑庆朋表示,“看到村民的笑容,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他深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未来将继续聚焦民生痛点,推动更多惠民政策落地,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