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官宣!

[复制链接]
晨光 发表于 前天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件事关增城教育的大事
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下详情
↓↓
各位增城来穗家长注意啦
积分入学有新消息

(4月25日)
广州市增城区教育局发布了
《广州市增城区来穗人员
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宣传手册(2025年)》
(以下简称《宣传手册》)

3.jpg

根据《宣传手册》
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
5月12日将开始网上报名
5月26日18时前
申请人登录我区积分制入学系统
填报随迁子女信息和上传相关资料

4.jpg

5.jpg

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入学须知
  一、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入学

 (一)申请积分入学需具备以下条件
(1)非广州市户籍在广州市居住的内地居民;(2)持有在广州市办理有效《广东省居住证》满1年(“满1年 ”须连续计算,计算居住证年限的截止时间为当年8月31日);(3)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其当年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尚未入学、拟于当年入读小学一年级,或当年小学毕业、拟升读初中一年级;(4)申请人在“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系统”已有核定积分。
  符合上述条件的,可通过计算积分方式为其适龄子女申请入读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或政府补贴的辖区内民办学校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

  (二)统筹安排入学
  符合《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增城区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的通知》(增府办规〔2024〕1号)第五条规定条件的来穗人员,其随迁子女申请入读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我区将以辖区内公办学校为主统筹安排学位(详见相关条文内容)。

    二、积分入学申请流程

  1.按照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规定的通知》(穗府规〔2021〕7号)及其实施细则的精神和市的统一部署,申请人须(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登录“ 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https://gzlss.rsj.gz.gov.cn/bjfpublic/#/login)先申报且核定积分后才能申请积分入学等公共服务。未取得广州市核定积分分值或正进行积分调整、异议的,暂不能提出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申请。

  2.申请人获得市级核定积分并符合条件的,再进行入学申请。申请人登录“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后,点击“积分制入学申请”再点击“增城区”或 登 录 “增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zc.gov.cn/)搜索进入“增城区积分制入学系统 ”进行网上申请,按要求注册并填写随迁子女信息、申请入学镇街、入学年级、监护关系、合法稳定住所地址(上传必要的佐证材料图片)等基本信息。积分达到对应镇街入围资格线的进行填报志愿。系统将根据申请人的积分和志愿进行电脑派位。

  3.时间节点计算:持有在广州市办理有效《广东省居住证》满1年的来穗人员(“满1年”须连续计算,计算居住证年限的截止时间为当年8月31日),我区补充加分指标(增城区居住时长)积分计算时间截止当年8月31日,社保、医保按“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入学须知· 信息系统”在积分入学报名期间最新核定月份为准。今年是 2025年,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指标体系及分值表中关于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和公益指标积分材料计算时间为近5年内;纳税指标积分材料计算时间近3个纳税年度。请申请人注意及时调整积分。

   三、积分排名
 “增城区积分制入学系统”将自动生成申请人的总积分(市核定积分+增城区补充加分),以镇街单位,按总积分从高到低顺序排序。如果总积分相同,则依次比较申请人持在我区办理的居住证时长、社保项目得分再进行排序,以确定入学申请人的总积分在本镇街内的排位次序。入学申请人的总积分在“增城区积分制入学系统”内显示并供申请人查阅。

  四、录取规则
      区教育局根据各镇街积分入学的学位以及申请情况划定各镇街积分入学的入围资格线,投档录取只对达到对应镇街入围资格线的入学申请人进行投档。投档分两轮进行,第一轮投档时,符合投档资格的全部投到学区学校(系统根据申请人填写的合法稳定住所生成),由学区学校按照积分从高到低进行录取。第一轮投档全部录取结束后,才进行第二轮投档。第二轮录取只对由于学区学校没有学位或学位不足而未能被录取同时达到对应镇街入围资格线的申请人进行投档。第二轮投档时,将按积分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根据申请人的志愿(先投第一志愿学校,如果没被录取,再投下一个志愿学校)进行投档录取。

积分入学指标体系及分值表如下
↓↓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扫码查看《宣传手册》)
11.jpg



增城3所高校官宣
新增本科专业!
↓↓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专业调整优化力度进一步加大。其中,增城3所高校各新增3个本科专业,聚焦人工智能、体育教育、影视、医疗健康等领域。

12.jpg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州校区)
位于增城区
朱村街朱村大道东432号

13.jpg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新增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3个本科专业,调整了建筑学、城乡规划2个专业的修业年限,将从2025年起正式招生其中,依据教育部同步更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两个新增专业,均被列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求所设置的特设专业(专业代码后加“T”表示)。

14.jpg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

  重点培养具备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轻量化设计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将涵盖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车联网技术等核心领域,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测试、生产管理等工作,为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智力支持。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聚焦人工智能算法、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培养“理论+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学生将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参与智能工厂、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实践。学校已与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建立产业学院,学生可参与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物流系统设计等真实项目,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将融合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课程涵盖三维建模、动态图形设计、数字内容创作等,学生将参与数字影视、元宇宙应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项目实践。依托学校的虚拟现实实验室,学生还可参与文旅数字场景开发、虚拟主播设计等前沿项目。该专业通过培养数字化人才,助推区域打造数字创意产业集群。

15.jpg

广州华商学院

广州华商学院(广州增城校区)
位于增城区
荔湖街华商路1号

16.jpg

  广州华商学院新增体育教育、康复治疗学、影视摄影与制作等3个本科专业。这为学校在国家新兴重点产业的人才培养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石,更展现了学校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坚定决心。

17.jpg

体育教育专业

  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体育教育理论基础和突出教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体育人才,可胜任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健身俱乐部、体育相关部门以及体育机构等多个领域的体育工作,为区域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康复治疗学专业

       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毕业实习等教育,系统提升学生的康复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能力。以“产教融合+AI”为核心,与各大康复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依托学校设立的“数智化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和“神经科学实验室”,深化科学研究。毕业生可在各级医疗机构、康养机构等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以及残联、民政等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

  致力于培养适应大湾区影视与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思政教育与艺术人文培养,学生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核心技术,聚焦微短剧策划、拍摄、后期制作及跨平台分发的全流程实践;融合AI视频技术(剧本生成、智能影像处理、数据优化等),形成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复合能力,兼具创新思维与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18.jpg

广州华立学院

广州华立学院(广州校区)
位于增城区
广州华立科技园华立路11号

19.jpg

  广州华立学院新增体育教育、智能制造工程、口腔医学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将有效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适配性,为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注入强劲动力。

20.jpg

体育教育专业

  以培养具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康指导及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学科,融合教育学、运动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毕业生可在体育场馆、赛事运营公司、体育协会等单位从事体育项目的策划、组织、管理和运营工作,还可以选择开设自己的健身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等。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融合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工业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以智能制造系统为核心,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从事智能检测与装配设备研发、智能制造装备控制系统开发、增材制造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等工作。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

  融合了口腔基础医学、口腔材料学、艺术美学、口腔修复工艺学以及口腔数字化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毕业生可在口腔义齿加工企业、口腔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企业、口腔医学研究院所与教育机构等,胜任生产营销、管理及教育科研等岗位。

21.jpg

这3所高校新增的本科专业
进一步强化了学科专业设置
更切实增强了
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将为产城融合注入新动能
为增城乃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增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各有关学校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VIP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