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的黄屋村。 村内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点。 记者杨永红 蓝健 见习记者叶锦涛 文/摄 坐落于正果镇东北部的黄屋村,生态秀美,田园风光无限,宛如深藏闺中的少女,引人无尽遐想。2012年,黄屋村成为了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她的美丽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据黄屋村第一书记张伟参介绍,自黄屋村被确定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以来,建设工作得到迅速推进,成效显著,目前美丽乡村各项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七化”工程、“六个一”工程和“五场”建设已基本完成。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黄屋村狠抓基层组织、制度、基础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加强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分类处理、禽畜圈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民素质教育、旧村改造等工作,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今年底大见成效。 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洁 漫步村中,记者看到,村民房屋规划整齐有序,每家每户门口旁都摆放着干、湿垃圾桶,地面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垃圾的踪影。张伟参告诉记者,为引导村民自觉做好环境保洁工作,黄屋村除了在村中设立4个实用性、密闭性较好的分类垃圾收集点,放置20套分类垃圾箱外,还为每户村民购置干湿垃圾桶及垃圾收集袋,将垃圾分类收集宣传普及到每家每户,保洁队伍做到“五个统一”,每日按时清理村内垃圾。同时,还建立严格考评奖惩制度,成立村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小组,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文明家庭”评选,使村民的卫生保洁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检查评比小组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及不定期检查,每季度将检查情况进行汇总评比,全村分为6个责任分区,每个责任分区分别评选出3户卫生清洁优秀家庭,共18户,同时选出卫生清洁情况较差的家庭18户,对优秀家庭每户给予30元的奖励,对后进家庭则进行全村通报批评,评比结果还会在村务公示栏进行公示,让广大村民知晓并监督。“通过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村民做好保洁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提高了,一旦发现其他村民在自家门前乱丢垃圾,村民都会上前制止并加以劝说,村民之间相互监督,使村里的环境保洁工作更好地得到落实。”黄屋村党支部书记黄伙均告诉记者。 实行禽畜圈养 告别脏乱差 过去,黄屋村村民的卫生意识比较淡薄,家里饲养的鸡、鸭随处放养,家禽粪便到处可见,出门一不小心就会踩中“地雷”。为切实改善环境卫生脏乱差、禽畜随处放养等现象,去年3月,黄屋村开始实行村中禽畜圈养,是我市第一个实现禽畜圈养的行政村。 为解决村民圈养禽畜所需场所,黄屋村将空置的旧村场作为临时的禽畜圈养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宣传栏、广播、入户宣传等形式宣传家禽家畜圈养工作,争取村民对圈养工作的支持,并在实行家禽家畜圈养之前,给予村民缓冲期,做好禽畜圈养栏的修整工作。同时还制定家禽家畜圈养制度,聘请1名村民作为禽畜圈养监管员,约束村民自觉做好自家禽畜的圈养管理工作。今年,该村还将建设禽畜圈养场,实行集中圈养,进一步解决村民禽畜圈养场所问题。 加大资金投入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黄屋村已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354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200万元,村通过争取美丽乡村建设联系单位广州市残联和正果镇党委政府支持等方式自筹154万元。今年,黄屋村计划利用山区镇建设资金240万元,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建设绿道、望江公园、村卫生公厕和立面整饰、村容村貌整治等,目前该项工程已进入财政评审阶段。 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今年,黄屋村计划投入约300万元,用于改善村排洪灌溉、下水道、农田等水利设施建设,目前该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2014年,该村将继续争取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计划投入资金95万元对395亩农田进行标准化建设。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各项农田水利设施和基础设施,同时引导村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村民收入,预计今年上半年村民现金收入同比可增加18%。 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黄屋村被我市和正果镇推荐申报“省卫生村”。5月21日,广州市检查组到黄屋村进行创建验收检查时,对黄屋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黄屋村还与增城市委党校建立联系,成为党校各地领导干部培训班定点参观考察的“美丽乡村”。今年以来,黄屋村共接待各地领导干部考察团15批次,共1560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