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一丁 发表于 2017-1-25 22:13:02

大明帝国史(155)

朱元璋

下图,明代凤冠——皇后娘娘的凤冠!


次日,大约午时,吴国公朱元璋经过一夜的休息后,吃完早膳,又将良医严景明的第二剂药服下,整个人舒服多了。
他问:怎么听不到战斗的军鼓声和士卒的呐喊声?
他身边的冯国用说:主公,战事已经在一个时辰前结束了!
朱元璋惊愕说:这么快?
这都是主公神机妙算,洞烛先机,调度有方。我军已经大获全胜!
冯国用笑道。
元璋示意他详细说来——
原来,这个胡德济虽然年仅二十二岁,但是战斗年龄已经五年了!之前乌龙山之战,他和邓愈的养子邓彪跟随曹良臣深入敌景,刺探军情,为邓愈夜袭乌龙岭龙脊谷大营收集到机密情报。继而又生擒苗军龙脊谷大营统帅李能。朱元璋在战报上得知他的名字,大为欣赏,所以这次梅花门战役由他领兵诱敌。
胡德济领兵三千将胡深引至梅花门,胡大海、常遇春还没有下令突袭胡深部队时,胡德济已经回军与元军拼死决斗。胡深一路追来,满以为这班乌合之众,不堪一击,谁料胡德济身先士卒,挥长矛高呼陷阵,他的部属受到激励,奋勇向前,无不以一当十。胡深士卒立脚不稳,竟被冲乱阵型。此时,常遇春指挥马军从左翼冲击,胡大海带步兵从元兵后面掩杀上来,三门夹击,胡深大败!恰好,他的狮子战车又被武德、陈徳、张鉴和张龙带人纵火焚烧——还没有到达平原地带,在山间崎岖路上就终结了!
胡深不敢入城,担心城内守兵不开城门——因为他大败仗,只好向东南方向杀出一条血路,带着残兵败卒投奔他的上司石抹宜孙去了!
元璋听罢,说:徳济如此,真勇士也!
胡德济由是知名!

这时候,胡大海进来请示:主公,我带了个人来见你。
元璋问:谁?
“王宗显。”
王宗显?我老乡!快请他进来!
——王宗显是谁?

下图,明实录部分卷次。


今天,欣喜之事就是终于将黄彰健先生校勘的《明实录》全集备齐了!这一套《明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花了三十多年,凝聚几十位大师(诸如李晋华、王崇武、黄彰健等等)汗水与心血,由北京到南京到昆明到四川到台湾,再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大力帮助下(胡适先生在此作出了伟大贡献),终于在六十年代初面世!其时,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校勘专家大多数都已辞世!

这套《明实录》就是《大明帝国史》的最基本史料,里面记载的都是文献级的资料,很多都是档案资料。清代官修的《明史》就是以此为基础编撰出来的。由于意识形态等诸多问题,《明史》对《明实录》有大量的删改和取舍,特别是万历皇帝以后的记载,《明史》记载就没有客观二字可言。

当然,《明实录》也有不当的地方。这就需要无数的专治于明史的学者前赴后继的努力了!

这套《明实录》,共一千六百万字,就算飞翔重抄一次,也有一千六百万字!如果一天抄一千六百字,也要抄一万日!即三十年!何况,飞翔使用的史料决不止于《明实录》。
所以,可以作结论了:飞翔的《大明帝国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只求每日写一些,说不定,这项工作就是我的寄托。

胡大海领进一人,他叫王宗显。
朱元璋很高兴,忘了自己还卧病在床,就下来,快步走上前,说:老乡!欢迎!
王宗显,和州人,儒家士子,当时正在严州隐居。胡大海发现了他,认为是个人才,就把他引荐给主公朱元璋。
王宗显见吴国公亲自来迎接,大受感动,连忙行礼。
朱元璋说:老乡,不用多礼。其实,你我老相识了!今天过来,可否为我一行?

——不是吧?王宗显是朱元璋的老相识?
——是的。朱元璋的潜龙时代(参加红巾军之前的岁月),认识了很多人。这是官方正史没有记载的。但是,有其他的史料记载。飞翔会以回忆录的方式,将朱元璋潜龙时代的事迹一一披露,让喜欢这段“秘史”的朋友更加认识朱元璋。比如,他和彭莹玉、左君弼的故事,真是曲折离奇,可歌可泣!

——并非来源于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

王宗显作揖说:主公请吩咐。
元璋招呼他坐下,吩咐上茶——徽州雪岭香。
他与宗显拉了几句家常后,就说:婺州的外援已被击败,破婺州就在眉睫。可是,我不想多杀戮,宗显可否一行,刺探城中诸将之守备虚实?
王宗显马上起来,说:荣幸之至!
于是,四十来岁的王宗显受命入城刺探军情。

——回忆下,王宗显与朱元璋的故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明帝国史(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