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一丁 发表于 2017-1-14 14:08:17

大明帝国史(3)

朱元璋


这是朱元璋画像的另一个版本。

朱元璋23岁,仍在皇觉寺,据说是在潜心参禅,渐悟佛理。而当时的红巾军已成燎原之势。刘福通在河南一带攻城;芝麻李在徐州掠地;徐寿辉在湖北作难;张士诚在高邮起兵;方国珍在浙东做海盗……而就在朱元璋的老家——濠州也有郭子兴、孙德崖等人作反!朝廷派兵镇压带头搞事的刘福通。但这支据说是中央精锐部队一见农民军,吓得惊呼狂奔,不战而溃!往日的神勇之师荡然无存!朝廷大怒,急派宰相脱脱之弟也先帖木儿再率大军前来征讨。由于本文的主人是朱元璋,有关红巾军的细节不再详述。总之,刘福通的红巾军在黄河一带阻挡了元朝中央军,则南方一带的红巾军得以便利,不断夺取地方城池,扩大地盘。真的是天下大乱了!朱元璋身在皇觉寺,本来与世无争,即使曾经流浪淮右三年,尽知社会下层之苦困艰辛,但回到寺庙,也只是日日念佛,天天诵经。忽一天,有信自远方来!哎呀!朱元璋几乎六亲死绝,怎会有远方的来信?究竟是谁写给他的?信里面又是说些什么呢?

来信者,汤和也。


汤和墓,安徽蚌埠市东郊曹山。

汤和者,朱元璋之发小也。
这里有必要描述下朱元璋的一二童年趣事。
朱重八,其父叫九四,朱元璋富贵后将其父尊名为“世珍”。重八有四兄弟,还有一个姐姐。据讲重八出生时,满屋红光,邻居以为火灾,急忙赶来相救。谁知到了朱家,发现并无火灾,只是多了一个婴儿,于是大为惊奇。当然,这只不过是官方史家为宣扬“君权神授”而编造的鬼话谎言。即使朱重八如何“神迹”降临,朱家在十四世纪三四十年代和绝大多数的当地的家庭没什么两样,都是贫穷潦倒,都受到饥荒和瘟疫的袭击和困扰!重八幼年没怎么读书,童年时代帮地主刘家放牛。与他一起的放牛娃还有几个,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其中就有汤和、周德兴和徐达。有个放牛娃的故事虽然没有载入正史,但是对朱元璋有些了解的,几乎都知道的。某日,大概是深秋的一天,几个小孩在放牛。看着牛群在草地上嬉戏觅食,有个小孩发出感叹,表示已经很久没有尝过肉味了。重八看着一条小牛,说了句“有办法”。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杀了那条小牛,来了顿饱饱的烤牛肉。大伙儿撑饱就害怕了。如何向地主交待,没了一头小牛!重八拍拍胸膛,说“我负责”。他找到小牛的尾巴,把它塞进旁边的石缝里。众人不禁齐夸他讲义气,有计谋。地主果然发现少了一头小牛,咆哮之下,重八说,那小牛很淘气,一直只顾玩,竟然钻进石缝里面去了,怎么拉也拉不出来。地主不信,带了人来找,果然发现石缝里露出了一小截牛尾巴。用力一拉,牛尾巴是出来了,但小牛却不见了。地主不相信重八的鬼话,但又找不到茬儿,只好痛扁了重八一顿了事。但是,那伙放牛娃从此另眼相待朱重八了!特别是汤和,事隔多年之后,竟然还写信给已经在皇觉寺呆了好几年的发小——朱重八!
那么,信里面到底说些什么呢?

“飞翔,怎么把民间传说也写入明史呀?这不好吧?怎么说也得写些信史吧?”回答:连朱重八红光满屋的鬼话都可以写入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我的“朱元璋放牛”的民间故事都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几乎路人皆知,为什么不能写进我的“明史”?其实,我跟我小孩讲这个故事时,足足讲了半个小时!儿子听完后,说“老爸,你说的比书里写的更好”。当然,每个小孩的神情动作,小牛被众人捉住活活打死的场面,地主咆哮,带人寻找石缝里的小牛,朱重八挨揍时一声不吭,放牛娃眼睛满是敬服的光芒……不是书本上有的,全部都是飞翔自己发明描绘的——假如这部明史能坚持下去,直到崇祯皇帝,哦,不,我这部明史是一直写到清朝康熙皇帝收复台湾为止的——也就是满清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全国,明朝最后的政权消亡为止。写作时间估计会用年来计算,甚至是十年。本来,的确有理想去写中国通史的,但是,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我不是专门以研究历史为生的,全凭自觉的爱好,能够完成《明史》已经很不错了!其它的,不敢去想象——不仅没有全面撰写中国通史的能力,也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吹水。

汤和信件的原文已经找不到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重八,我现在过得很好。你知道我在干什么吗?我在濠州郭大帅手下当兵,做了个小队长。不是当蒙古兵,我们是和蒙古兵打仗的。对,我们是反贼。你来吗?有饭吃,有仗打,有钱分。你从前不怕死,现在,还怕吗?不怕死,就来啦!我在濠州等你!朱元璋被他吓了一跳,近来风声很紧,官府经常到皇觉寺调查闲杂人等,并在附近盘查,搜索陌生人,随时逮捕可疑人物。他小心翼翼把书信藏好,若无其事地与往常一样,过着每一天。但是他内心已经如倒海翻江一般,内心无法平静!去,还是不去?不如问问神佛吧。史书记载他占卦,去(这个去,是逃亡的意思),不吉,留,亦不吉,“无乃举大事乎!”结果:吉!
正此时,有个相处较好的和尚跑来告诉他:你还在这里干什么?有人举报你收到不明书信!官府要派人来查你!
朱重八啊朱重八,看你怎么办?连做个小和尚也不行了!

好吧,那就举大事——造反去吧!朱重八,向濠州城奔去!

下图,汤和史迹陈列馆,安徽蚌埠市东郊曹山。

钓者 发表于 2017-1-14 18:29:25

汤和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明帝国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