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一丁 发表于 2016-10-6 20:52:22

飞翔明史(22)

朱元璋

李善长之下,朱元璋把所有的录用文人皆安排到位。由于当时主要是战时的安排,这个文官政府也是围绕战时军事而设置的。左右参议为李善长和李思颜,其他的侍从官皆为军事参谋或者文学博士。他们一起组成朱元璋的智囊团。
文官体系之外,朱元璋对军队进行了破费心血的建构。
在攻城掠地之后,他任命将领为某地统军元帅,本来一方面是酬劳这些将领,另一方面也需要他们镇守该地。但,占据的城邑一旦多起来,他们的官阶的确需要用一个标准来分高下的。于是,朱元璋设置前后左右中五军元帅府,每军帅府中,皆设先锋官。这些元帅和先锋在攻城掠地之后,有委以当地镇守官者,仍为五军元帅或先锋。
而且,朱元璋划分不同战区,每个战区设行枢密院(就是战时国防部),由行枢密院使统管全战区的军事调度。比如,现在,他就划分出一个江南行省,以汤和为江南行省行枢密院使。
总之,军队体制越来越复杂。
不过,在诸多建设中,有三个机构是必须加以说明的。
第一个,是提刑按察司。听名字就知道是一个司法监察机构——朱元璋之法治思维从一开始就很强。也很严。
第二个,亲兵侍卫队——原名叫亲军。由心腹冯国用领军,负责包围吴国公朱元璋。
第三个,叫左右兵马司。凭名字搞不懂它的职能,它负责纠察奸恶——与提刑按察司不同的是,它专管军队。其实,后来就变成锦衣卫。
一整套文武架构,看起来很复杂很枯燥,但是一旦正常运作起来,这个吴国公政府却是井井有条的。
最后,必须补充的是,朱元璋还设置了一个经济部门,叫“营田使”——就是负责生产军粮的部门。他的军队饿肚子饿怕了!也不能老是占用百姓的粮食,于是,参考前代的做法,动用军人或者新归附的无业无田地者,进行“屯田”。
于是乎,从政治、军事到经济上,朱元璋的政府机构逐步完善到位。这一套官僚架构的正常运行为他夺取更大的胜利夯实了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于是乎,他做好准备了。张士诚也正式对朱元璋宣战了!



自称吴国公,却仍然使用亳州大宋龙凤政权的年号,朱元璋仍然是小明王的部属。但是,由于郭子兴的小儿子郭天爵也被小明王委任为龙凤政权的一位丞相。他曾不止一次对朱元璋采取敌视的态度,甚至多次谋害朱元璋。此时,又纠集一群郭子兴的元老旧属图谋杀害朱元璋,抢回最高统治权。结果,事情败露,朱元璋采取了最严厉的惩罚——全部处死!
至此,郭子兴家族完成了它的所有的历史使命,朱元璋双手沾满了郭氏的鲜血,导致他越到晚年就越悔疚,不断思忆郭子兴的大恩,不断命太常司——专门负责皇家祭祀的部门发起纪念郭子兴的活动。可是,郭子兴的两个儿子,一个被他借刀杀人之计搞掂,一个又因谋反被处死!这就是政治!
剩下的,郭氏就剩下可怜巴巴的几个妇人!为求生存,子兴的两个老婆大小张氏只好向义女马秀英求助。结果,朱元璋又做新郎官——娶了子兴的另一个女儿——郭妹妹为妾氏!
自此,朱元璋集团再无杂音!
既为吴国公,就得着手组建政府机构了。
在众多的参谋的筹划和建议下,吴国公朱元璋首先确立了文官政府的地位。
这点,很明显,受了汉高祖刘邦的反面启发:马上得天下者,焉能以马上治之?当然也受了宋朝的正面启发:文官政府可以消除更多的叛乱。
在整个文官政府中,李善长之地位最高。
在元璋的眼中,李善长就是刘邦的萧何!
下图,是朱元璋的军队在血战中。


镇江之战,是朱元璋和张士诚的第一战。虽然规模不大,却足以反映一个事实:朱张二雄,势不两立!
之前,有黄包军头目陈二保归顺了占据镇江的徐达、汤和军队。随后,陈二保又投靠了张士诚。这次,张士诚派陈二保领水师进攻镇江。对陈二保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对手来说,徐达要取胜简直易如反掌。双方在龙潭遭遇,结果进攻的陈二保大败而逃!
张士诚的另一支军队在陈二保去镇江撩交打的同时,出动去抢夺宜兴城。
宜兴,是太湖西边的重镇,其时为朱元璋控制。但张士诚部队投入战斗后,守将耿君用战死。宜兴遂为张士诚所有。
至此,太湖四面皆举天佑诚王旗号!太湖之渔利尽为张士诚所有!
朱元璋急忙致书徐达,说,张九四起于盐贩子,诡计多端。现在他派兵争夺镇江,表明敌我关系正式确立,不可能是睦邻友邦了。你应该迅速出兵,务必占领毗陵城,挫其锐气,阻止他们的奸计。
毗陵,就是常州的古称。
徐达领命,马上兵发常州。
——此时,宜兴失守的战报还没传到朱元璋的耳边,故此,他在书信中没有提及宜兴之事。
徐达大军进逼常州,几次战斗后,他把战况汇报朱元璋,说,敌人已经无法反击了。但为了早日胜利,请求增加兵力,一鼓作气,占有这座军事重镇。
朱元璋亲率三万大军,增援徐达。
常州城下,徐达驻军西北,汤和驻军城北,东南则由张彪驻军。于是,三方合力,会战常州。
张士诚急派弟弟猛将张士德统兵数万增援!
于是乎,朱元璋和张士诚的第一场大会战——常州会战开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飞翔明史(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