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一丁 发表于 2016-9-27 15:50:15

飞翔明史(13)

本帖最后由 残酷一丁 于 2016-9-27 15:55 编辑

朱元璋

下图是常遇春之墓碑,南京,明孝陵。


脱脱被贬死,天下局势明显变化。
郭子兴觉得自己名号低微,就想自称滁阳王。元璋劝说,滁阳四面环山,河道狭窄,水路两路都不通畅。一旦称王,势必惹来大敌,滁阳地势不利,难以拒敌。子兴觉得有道理,于是放弃了称王的想法。果然,不久之后,滁阳出现粮食困难——几万军兵聚集,每天需要耗费多少粮食?加上天时不利,水旱相连,灾害频繁,粮食收成极差。军粮是个大问题,如何解决?最简单就是抢地盘!抢哪里!
和阳!

和阳,今天安徽和县。此地,就是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地——乌江。虽然是个小城,但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朱元璋决定智取,他向郭子兴讲述了夺城之计。
先是派3000千勇士穿着“庐州兵”字样的青色军服,在外貌打扮上如同庐州元兵,驱赶着四匹骆驼,载满赏赐物资,命人先行通知和阳守兵,说这是庐州兵护送使者入城犒劳守城将士。守兵必定迎接他们入城无疑。另外,再派万名红衣战士,在后面跟随,两者相距约十里。晚上,入城的青衣军上城举火为号,城外红衣军马上擂鼓进攻,里应外合,和阳必取无疑!
好计策!出自朱重八的头脑,关键之处并非在上面的陈述之中,而在之前的一些细节上。元璋说,早前在攻取某个为元朝卖命的民兵营寨时,曾经缴获了两套“庐州兵”字样的军服。当时他已经意识到它们的用途,所以加以保存。如今,面对和阳城坚难取,相当棘手,元璋马上想到这条计策:瞒天过海,里应外合。
行文至此,朱元璋处处留心,时刻准备,在细微处已经尽显其伟大过人的赫赫形象!
和阳,就这样被攻克了吗?

再好的计策也要看谁去执行,更无法预测突发事件!朱元璋的偷梁换柱,里应外合之策在别人执行起来就不是预期得了的。郭子兴派妻舅张天佑带青衣兵护送冒牌使者赵继祖先行出发去和阳,而朱元璋的二十四将之一的耿再成领红衣兵继后。和阳守兵听说庐州使者来劳军,十分开心,众父老出城献牛酒迎接!张天佑顺顺利利就带兵进了城。可是,接下去就变味儿了,由于和阳守兵和父老太热情接待了,张天佑兵将竟然转移到其它地方去大吃大喝,把任务忘记得一干二净!到了约定时间,耿再成带兵来到和阳,发现城内没什么动静,以为张天佑已经得手,于是大呼攻城。和阳守将带元兵出城迎敌。两下驳火,耿再成无法抵挡,大败而逃!元兵全力追杀,滁州红衣军死伤无数。元兵得胜而回,途中突然遇到张天佑军。张天佑自知失约,急忙指挥青衣兵急攻元兵。元兵击败红衣兵,又追杀了几十里,体力不支,当然无法抵挡张天佑这支吃饱饭的生力军,于是大败!急匆匆地,元兵想逃回城,青衣军焉肯放过!于是就在护城河的吊桥上发生抢夺战。这时,随张天佑一同前往的总管汤和——朱元璋二十四将之一,冲在最前面,挥舞大刀,把吊桥的缆绳斩断!青衣军乘势一涌而入!在后面的元兵也想冲进城内,青衣军把城门关上。元兵放火烧门,张天佑连忙命人搬来巨石堵塞城门。元兵无法入城,守将也先帖木儿(这个不是脱脱的弟弟)无计可施,只好放弃和阳。就这样么?元兵还有没有别的打算?

下图是今天的和县壮丽金稻田。


元兵是撤退了,但滁阳城就惊慌失措了。耿再成逃回滁阳,向郭子兴、朱元璋汇报,说张天佑率领的青衣兵已经全军覆没,耿再成自己也屁股中箭。郭子兴大惊,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不一会儿,有人来报,说元兵使者前来招降!这是哪里来的元兵?莫非和州的也先帖木儿领兵来个围魏救赵,放弃和州后,反攻滁阳?史书没有交待,只说郭子兴很惊慌,吩咐下人不接见使者。有人建议干脆杀了来使。元璋连忙阻止,先是命人用庄严肃穆的军礼接见元使,然后用凛然大气,恐吓来使一番,最后派人送元使出城。元璋对子兴说出原委:目前军队大部分不再城内,不能处死来使,以免激怒元兵大举进犯。只需对他恐吓一番,使者归报主帅后,必定不敢贸然来取滁阳城云云。子兴半信半疑,次日,果然不见元兵前来。于是,急命朱元璋带徐达等率勇士前往和州,务必攻克城池。谁料,朱元璋等人到达时,发现和州城楼已经高高飘扬这着自家旗号!真是一场虚惊!元璋带兵入城,同时命人归报郭子兴。城内张天佑、汤和等人见元璋带兵前来,也松了一口气,心里不再担心元兵再次进犯。
然而,朱元璋发现这次攻克和州,老百姓根本就不支持他们!
为什么呢?

为什么老百姓不支持我们?
朱元璋很疑惑。
旁边闪出一位幕僚,说:得一城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
元璋一看,原来是近日刚投军的范常。这个范常,滁阳人,与李善长类似,都是主动投靠朱元璋的。元璋早就听说他的名气,故此将他留作幕僚。
听闻范常这般说,朱元璋进一步了解到:原来是张天佑纵容士卒抢夺城中百姓的财物,甚至抢掠妇人作妻妾,导致和州人仇恨滁阳兵。朱元璋找到张天佑,对这个“亲戚”——岳丈郭子兴的小舅子告诫一番。张天佑表示下不为例。元璋说,不行!
于是召集众将领,训斥一通。命人马上搜查军中所掳掠的妇女,将她们聚集在广场上。再命和州百姓前来认妻女。这一举措,史书记载:民大悦!
但是,如此一来,朱元璋又与不少将领有梁子了!

郭子兴收到捷报,大喜,派人持节制和州之大帅印交付元璋,命元璋为诸将之首。面对不少郭子兴的老部下,甚至还有一些对朱元璋不满或不服的将领,元璋按下了封印,想了个服众之策——也许这是他的幕僚的建议。某日,他宣示郭子兴的手令:因和州城墙毁坏严重,为了做好防御工事,着各将领分任务,以三日为期,把城墙修建好,不得有误。众人领命而去。各自落实任务,但是有些人怠工,有些则延期,更甚者竟然爱理不理。只有朱元璋,三日内出色完成任务!于是,第四天,召开验收大会。朱元璋公布郭子兴的委任印信,并训斥诸将:郭公以我能胜任,故有此令。如今尔等连修筑城墙这么微小的事情尚且未能完成,怎能以郭公之大事相托?自今而后,必不能容忍尔等之怠误,更不能忍受尔等残害虐民!否则,军法处置!
众将面面相觑,唯唯听命。
这种示威方式的确震慑了不少宿将耆旧,但也有例外。比如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郭天叙和郭天爵就是例外。他们竟然下毒酒宴请朱元璋这个干妹夫!幸好早有知情人透露给元璋。元璋在赴宴途中忽然痛斥身边的郭氏兄弟。两位公子才不敢妄为。
——这应该是一面之词。因为日后二公子,甚至小舅子张天佑或者战死,或者被处死。结果是死无对证。而且,历史往往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从后文来看,郭子兴的另外一个女儿也嫁给了朱元璋。估计,郭氏兄弟的确是出于妒忌,这也是自然之举。就怕朱元璋终有一天谋取了郭氏天下!
下图是朱元璋训导将士:不得残虐民众!


不知不觉,坚持到7字头了。没想到,微信上鬼画符,竟然也写出几万字的明史出来。今天把前六十集整理一下,打印出来,吓我一跳,A4纸,22页,三万七千多字!若配上必要的图像,表格之类,还真是一本书!
所以,号外,号外!飞翔明史正式出台!继续努力下去,把从前只是一个想法而没有付诸行动的“理想”彻底地实现!
趁朱元璋在和州整顿兵马之际,飞翔把他新近招罗的英杰介绍一下。首先的定远人冯国胜、冯国用两兄弟。他们是文人还是武将?且听他们的对话。元璋问,吾观二贤皆儒服尔雅,想必学识过人,方今天下大乱,四方未平,阁下有何高见,愿请赐教。冯国用说,大江以南,金陵最盛。自古龙蟠虎踞,向来为帝王之都。将军既然率兵南下,就应该定鼎金陵,然后派将士四出征讨,救民于水火,倡行仁义 ,不要贪占子女玉帛,天下归心,平定天下又有何难?
这番说话,现在我们听起来似乎老生常谈,但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手中有军队的军阀大员,满脑子都是“抢钱抢粮抢女人抢地盘”的思想,忽然听到“倡行仁义,天下归心”八个字,顿觉耳目一新!
朱元璋大悦,命冯氏兄弟作自己的参谋。
冯氏兄弟之后,又来一人,他就是胡大海。下图即为胡大海画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飞翔明史(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