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一丁 发表于 2016-9-26 09:48:56

飞翔明史(10)

朱元璋

张士诚,朱元璋的第二个劲敌出场了!江湖传闻他们是曾是结义兄弟,也许来源于他俩的出身低微的原因。士诚,俗名张九四,与朱元璋叫朱重八一样,都是超级贫民出身——重八是贫农,九四是盐工。什么叫盐工?原来九四的老家在江苏泰州白驹场,元代时是海边城市,海水经常随潮汐倒灌陆地,退潮后农田多变为盐碱地,无法种植农作物。当地的农民贫苦不堪,不得已在盐碱地提炼食盐,通过贩卖食盐来维持生计。但是,在整个古代中国,食盐都是政府的控制的高度垄断的产业——即在当代,食盐也并非平民可以随意开采,制造和售卖的。白驹场盐场就是元政府的官方开采,制造,运输的盐场。九四作为盐工一名,负责撑船运输官盐。他和他的三个弟弟每天都在船上来回奔走,摆渡,微薄的薪酬勉强吃饱肚子,日子虽然苦,但也比重八没饭开要好一些。。偏偏世事不会如此这般下去。九四一班盐工经常受到盐场的官兵的随意克扣工资,甚至打骂,责罚。不得已,九四只好铤而走险,干起了贩卖私盐的勾当——就是从盐场里偷食盐,拿出去售卖。价格当然比官盐要更便宜一些。由于九四为人仗义疏财,经常用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劳动所得,去帮助、接济更加困难的盐工兄弟,人缘好,大家也信服他,也跟着他去贩卖私盐——俨然一个盐工代表。他们的私盐由于价格低,受到当地富户地主的欢迎。这些富户由于家中人口多,对食盐的需求量自然就多,故此也乐意购买私盐。然而,富户往往为富不仁!不少盐工把食盐送到富户家里,通常拿不到货款,不是月结,季度结,就是年结。试想,这些盐工家里等着卖盐的钱开饭啊,富户去故意拖延、刁难,甚至辱骂、欺凌。九四作为盐工的精神领袖,也受到不少诸如此类的凌辱和打骂——特别是一个叫“丘义”的富户,他身为当地的弓手,就是类似今天的一名警察,对张九四实行非人道的凌辱,直到清朝撰写张士诚传时,还专门记录下这个“警察”的名字,警醒普普天之下的警官,不要对劳动人民做得太过火了,张九四的造反就是这个叫“丘义”引发的!
下图,是张士诚的雕像。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牟复礼在《剑桥中国明代史》叙述《明王朝的兴起》时,对张士诚的描述,用了“井底蛙”三字来形容张九四是个什么抱负的流氓。当然,与朱重八相比,张九四的确矮了半截,可在白驹场那班盐工的眼中,九四就是个大英雄!
至正十三年,腊月寒冬,年关又至,张九四被丘义命一班打手痛打一顿,滚出了丘府,还是没收到分文盐款。气愤之余,九四只好到某地与他的兄弟聚头。这个某地后来被称为“太极殿”。这班盐工聚在一起,你说东家不给盐款,我说盐场拖欠工资,他说老婆等着钱帮小孩看病,……七嘴八舌,言者越愤,听着更怒,有脱衣服显示身上淤伤的,有伸手足展示痛患处的,当然,还有分文没有,不知如何过年的……及至最后,张九四一咬牙,大喝一声:“杀!”后世有人坚信《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就是张士诚之部属,甚至断言水浒传的某些情节源于张士诚起事。特别是晁盖智取生辰纲及阮氏三雄大破官兵这两段,演绎逼真,令人神往!
于是乎,张九四带着三个弟弟,还有李伯升等一共18条好汉,各持武器,趁着寒风黑夜,突然杀入丘义家中。逢人就杀,遇人就斩,丘义全家被杀个精光。末了,九四一把火,将豪门丘家烧得干干净净!其中某个兄弟说,城东的某某也拖欠我工钱,一年了,没给半个子,还派人去官府举报我买私盐。九四眼睛布满血丝,如烈火熊熊燃烧,吆喝一声:“杀!”这十八条好汉,本来就力大无穷,武艺不凡,只是为生活所逼,不得已低眉顺首,营营役役,以求温饱一宿。如今豁出去了,杀了人,便不再隐藏内心那人类的兽性,他们风雷一般,在这个寒冬黑夜,直卷全城,将白驹场几乎所有的富户豪门尽情杀灭!
天亮时,张九四在盐场竖起大旗,振臂高呼,四方响应!是为张士诚起义!
下图为清修之《明史》。


张士诚,还有即将出场的,朱元璋的第一劲敌——陈友谅,在失败后,都不同程度的得到忠诚于他们的部属的后人深深的怀念。尤其是张士诚,民间甚至自发一些纪念活动,比如“九四(久思)香”之类,甚至香港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还用同情的笔触塑造了张士诚的后人张丹枫的英雄形象,在《萍踪侠影》里闪闪发光。由于苏州居民对张士诚的支持和纪念,令到朱元璋无法忍受,对苏州一带的本土民众征收全国最高的赋税,压制这里士子的仕途欲求——导致张士诚的谋士,诸如施耐庵、罗贯中之流只好通过小说形式,把他们的英雄梦刻画在《水浒传》、《三国演义》之中。
——飞翔明史,不仅仅是政治史,也是文学史,军事史,甚至是民俗史……我希望,一部飞翔明史,就把近三百年的明时期的史事,尽量交待清楚,读者无需再寻找其他书籍了——除非需要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张九四举旗造反,四方云集响应。这支乌合之众向周边地区的富户豪门政府衙门进军。有个叫刘子仁的大姓,丁溪镇富豪,连忙组织力量自保,抵御这帮匪徒。于是发生极其激烈的战斗,九四的一个弟弟中箭身亡!九四悲愤填膺,瞠目咬牙,发誓要屠灭刘大户全族。在更加凌厉的攻势下,刘子仁突围逃命,在海上远远避开张九四。九四扩大人员,招收各种各类被压迫被欺凌的贫民,队伍迅速膨胀,一眨眼就过万人!元政府接报,马上抛出杀手锏:招安!高邮知府李齐前往敌营斡旋此事。九四起初是接受招安的,政府要求他领部属参加镇压各地的民变军队。九四不听,反而杀死了行省参政大官,朝廷竟然还派人用“万户”之职招降张九四。这次,张九四诱骗处死了李齐,并一举攻克了高邮城。入城后,张九四自称“诚王”,立国号为“大周”,定年号为“天佑”!自此,张九四改称张士诚。
这一年,至正十三年,即1353年,朱元璋投军的第二年,二十六岁。
这时候的朱元璋刚刚占领了滁阳城——今天的安徽滁州,军力已经3万多人了。
在攻占滁阳城的战斗中,24将之一的黑大汉花云为前锋,骑快马,举长矛,拔利剑,向着骤遇的几千名元兵横冲过去。数千众之元兵竟然被他的气势吓倒。惊呼“黑大汉厉害”,然后竟然一哄而散——什么鸟军队,这就是元军!朱元璋乘胜一举攻下滁阳。

关于本文的一些设想:
1,用什么文字书写?现代普通话,古文,还是客家话,粤语?还是杂七杂八的,随意识流,甚至连英文,其他国家的文字,网络语言都用上,总之,但求有趣,生动?最后还没有定下来。
2,需要注明资料出处么?特别是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对白,需要原始资料出现时。
3,对一些研究成果,需要特别说明采用了那位专家的成果么?
4,对古代那些地名,官名,一些重要的专有名词,需要作注解或者翻译么?
5,最后一点,但不是最不重要的,用什么史观行文?英雄史观,马列史观,还是西方史观?
以上这些仅仅是个比较大的问题,在实际撰写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小问题会不断出现,比如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史家有不同的观点,这时候,听谁说的?
总之,飞翔明史绝对不是明实录,明通鉴的直译本。
下图就是明代军兵的一种军服——戎衣也。


朱元璋占据了滁阳,濠州城内则乱纷纷了。先是彭早住赵君用二人因争夺地盘而自相残杀,彭战死,赵则兼并其军。后是赵君用忆起前怨,欲对付郭子兴。元璋第一时间得到谍报——朱元璋之谍报史上有名,日后之锦衣卫可溯源于此。只是时至今日,各史家仍不解朱元璋为什么转型那么快,不仅成为政治家,而且也已经成为军事家了——即刻手书一封给赵君用。信中措辞先是指责赵君用恩将仇报,然后劝告他要和郭子兴共同抗元,末了,则警告赵不要妄为,否则滁阳兵将不会罢休云云。赵君用接信后,果然吓怔了,不敢轻举妄动。郭子兴找到一个机会,带部下将士及家属,离开濠州,赶去滁阳与女婿汇合了。赵君用则坐镇濠州,独霸一方——孙德崖等人只好为他斟茶递水了。
当郭子兴抵达滁阳,目击这里被元璋治理得井井有条,兵精良足。特别是总兵力竟然三万多,而且朱元璋将全军交付郭子兴统领,郭子兴忍不住眉开眼笑,不住地称赞女婿。
可是,不过一个月,郭大帅对这个女婿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

惠州茂源投资 发表于 2016-9-26 10:06:49

中国世汇 发表于 2016-9-27 09:26:4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飞翔明史(10)